Sunday, December 28, 2008

德国科学家莅临槟城主讲“如何防止辐射伤害健康”专题免费讲座会





“不要全槟无线”组织联合“槟州人民反对电讯塔影响健康联盟”定2009年1月11日,周日,早上11时至下午2时,于槟城爱心大厦举办题为“如何防止辐射伤害健康”的免费专题讲座会,主讲人来自德国科学家的戴尔玛(Dietmar Heimes)。

在一项记者会上指出,戴尔玛於德國The Aachen工艺大学取得電機工程碩士學位。於1994年加入专门研究防止电磁辐射的公司,曾發表多項研究報告,著有“Bioresonance according Paul Schmidt”(根据保罗史密的生物共振)一書。

在戴尔玛即將主講『如何防止幅射伤害健康』的演講中將會告訴您如何檢測負面幅射對人體的影響,例如電磁幅射、无线电磁波、地下幅射、酸性體質等等,如何防護及減少它。讲座会以英文媒介,惟会上将由林怡保医生及陈奕权医生进行中文翻译。

戴尔玛曾多次莅临槟城及主讲有关电磁辐射危害健康讲座会,在10年前即针对槟城的电讯塔会危害人体健康一事发出忠告,并劝请电讯塔应与人群保持至少200公尺的距离。 在槟州人民各地区人民继续面对电讯塔影响健康及生活品质同时,戴尔玛将为受影响者及人民讲解这些电磁波及人体造成的影响。

戴尔玛从事研究的生物共振(Bioresonance)是其中一套专门研究人体受到电磁辐射影响后对各器官可造成的不利影响。生物共振根据人体皆有固定的频率来探测人体各部份的正常与否。

在记者会上,也是“不要全槟无线组织”发言人的的林怡保医生及陈奕权医生促请公众到场聆听。林怡保医生指出,此次讲座会旨在教育人民认清电磁辐射对我们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这包括家中安装的无线电话(DECT),无线上网、以及居住靠近电房,高压电塔地区或是靠近电讯塔。

她说,电磁波尤其对孩童、老人、病人及电磁敏感者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及伤害,比如居住靠近高压电塔的孩童即面对极高的白血病(血癌)的风险,那些居住靠近电讯塔者也面对极高的癌症发病率,这些研究报告皆一再警惕人民必需远离这些装置,以免后悔莫及。然而她说,在全国以及槟州威省一带如威南等地区,却继续有不少的人民居住在高压电塔下,情况令人担心。

此外她说,家中的无线上网及无线电话相等于在家中安装“迷你电讯塔”,这些装置将放射出无线电磁波笼罩全家,这也是为何该组织反对全槟无线的原因,更希望更多社会人士了解电磁波的伤害,从现在起弃用家中的无线电话及无线上网,选择传统的电话线,以利孩童及家人的长远性健康。她承认,无线装置的确带来利便,可是在方便与健康必需选其一时,相信人民作为明智的决定。

她也极关注一些学校为使了方便,开始装置无线上网,要求这些学校应选择拆除这些装置,避免在成长中的孩童因为无线电磁波的影响,危害未来的成长。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國際雷達電磁輻射健康風險研究報告八篇

Posted: 25 Dec 2008 03:34 AM CST
取自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

國際雷達電磁輻射健康風險研究報告八篇
翻譯:鄭美莉
校對:張讚合

一、暴露於手持雷達電磁輻射之警官的睪丸癌的群聚效應Cluster of testicular cancer in police officers exposed to hand-held radar.Davis RL, Mostofi FK, Am J Ind Med 24(2):231-233, 1993

340位警察中有六位睪丸癌,從1979年到1991年,手持雷達槍靠近睪丸為僅有的危險因子。使用手持雷達暴露組為對照組的6.9倍。在340位警官群體中,有六則睪丸癌事件發生在1979年至1991年間(O/E 6.9,p<0.001,帕松分佈),在這6名警官中,共同的風險因子就只有因工作所需而使用手持雷達這項因素,他們都將雷達槍拿在睪丸附近。職場雷達使用所造成的健康影響尚未廣泛研究,而進一步地針對與睪丸癌之間關連性進行研究是有正當理由的。睪丸癌的成因很少為人所知。在二十世紀時,睪丸癌的發生率上升,自從1940年代以來,美國白種人患睪丸癌的比率已變為兩倍。[Devesa et al.,1979]。增加的原因則不確定。當筆者團隊參與以華盛頓州警隊為對象所做之死亡率研究時,成員之一(R.L.D)注意到6筆睪丸癌的案例,發生的時間在1979至1991年間,案例則出自於兩個警察部門,位於美國中北部的相鄰鄉間。筆者因這項發現而訪問那幾位警官來收集相關資料,諸如工作環境、工作場所的可能暴露因子、醫療紀錄、職業經歷、家族史。本篇文章嚐試報導本研究的結果。這兩個警察部門三十年來的總人力幾乎沒變,大概分別為270名、70名警官,那六名診斷出腫瘤的警官都是以警官作為首份職業,而且他們都經常暴露交通用雷達。他們在診斷出腫瘤之前任職警界的時間平均為14.7年,使用雷達裝置的時間至少4年半(表一)。他們出生都沒有隱睪症,沒有發生過嚴重的睪丸創傷,只有一位曾經患過流行性腮腺癌引發的睪丸炎(有腫瘤之睪丸的對側,也就是沒有腫瘤的睪丸)。6名患者都是白種人,診斷出腫瘤的年齡平均為39歲(範圍在27-47歲之間)。他們共有的暴露因子只有:他們值勤時拿著雷達槍時,雷達槍就垂在大腿或睪丸旁。六筆病例中,三筆為初期癌細胞,一筆複合性轉移癌細胞,二筆為精原細胞癌。五筆病例的病理學切片可以取得,而且筆者團隊成員之一(K.M.)再次確認檢查過。二筆精原細胞癌的其中之一其病理學切片無法取得檢查,筆者團隊之後則計算20-49歲的白種人在1981年SEER的記錄其睪丸癌病例之期望值。利用訪問警官期間所獲得之資訊,警察部門總人數維持340名左右,由於首位受雇警界的警官於1963年到職,所以計算的是1963年到1991年的病例數。這樣的群體所計算出的期望值為0.87(O/E=6.9,p<0.001,帕松分佈)職場的疾病群聚早已用來辨明導致疾病的職場暴露因子(Fleaing et al.,1991)。然而,群聚研究,特別是整體人口的研究,是很難解讀的,任何時間-空間的疾病聚集都可能被定成暴露因子,在任一群聚中製造出致癌率上升的數據。前面的計算中,為了避免這種考慮,筆者所選擇的研究群體,開始的時間訂在罹癌警官中最早受雇警界的那年,這一年是第二位進入警界的警官到職的前四年,也是這警察部門開始使用雷達的前七年,此外,服務警界的340位男性中,只有2/3工作使用雷達。筆者沒有企圖把退休後或離職後的睪丸癌病例全部確定出來,因此,暴露於雷達電磁輻射的警官中,睪丸癌病例的期望值會少於前面所計算的數字,癌症比例很可能被低估,另外一項支持睪丸癌與暴露有關的事實,是警官被診斷出腫瘤的年齡。他們的平均年齡是39歲,這年齡與睪丸癌峰值年齡相比是較大的,可以用來呈現職場環境暴露因子的效應。雷達在電磁輻射頻譜中為微波頻段。之前的一項研究中,所找出的電磁輻射與睪丸癌的關聯很少[Verreault et al.,1990],有些研究有找出電磁輻射與白血病、腦瘤、非霍金式淋巴瘤、兒童癌症的關連,但也有一些研究則找不到關聯。但這些研究都未展現電磁輻射與睪丸癌兩者之間的關連[EPRI,1989]。睪丸癌之前曾在微波雷達操作員之中引發注意,但此份報導的意義則是不確定的。[Mostofi and Davis,1989]總結來說,選定警官這個族群,發現了睪丸癌與雷達暴露因子兩者之間有關聯。有必要再研究數量更大的群體,來更加確定這種關聯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能更加確定雷達使用者所擁有的風險為何種程度。

二、拉脫維亞境內雷達定位站(RLS)附近學童身心功能Motor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of school children living in the area of the Skrunda Radio Location Station in Latvia.Kolodynski AA, Kolodynska Sci Total Environ 180(1):87-93, 1996

學童居住靠近在Latvia.的Skrunda雷達站,運動功能、記憶及注意力於暴露組及對照組明顯改變。學童居住於Skrunda雷達站前,記憶及反應時間變慢,而神經器忍受性降低。本篇內容,是針對拉脫維亞境內Skrunda當地雷達定位站附近學童所做的研究得到的結果。發現在運動神經功能、記憶力、注意力方面,暴露組和控制組之間有所差異。住在雷達定位站前的孩童,記憶力和注意力發展較差,反應時間較慢,神經與肌肉器官的耐久性下降。

導論

軍用早期預警雷達定位站(RLS)在拉脫維亞Skrunda人口集中區已運作超過25年了,然而,最近才開始研究雷達定位站電磁輻射的慢性影響,研究雷達定位站附近的孩童和青少年可以提供出相關效應的證據。RLS是脈衝式雷達站,運作載波頻率為154-162MHz,脈衝時間的寬度為0.8ms,脈衝與脈衝之間的時間間隔為41ms,脈衝訊號頻率為24.4Hz,這種電磁輻射對人之身心功能的影響其研究是極欠缺的,然而,已經有數據是與電磁輻射阻礙效應有關的[2,5,6,8],這些文章指出,電磁輻射可能影響人的身心[5,9]。這份報導是研究結果的結論,研究的是雷達定位站附近長大的孩童在電磁輻射長期暴露之下,身心功能的發展情形。2.材料與方法2.1 樣本與組別本研究之對象為966名小孩(男425,女541),年齡9-18歲,有609個小孩檢驗的地方在雷達定位站方圓20公里範圍內,其中有224個小孩直接居住在暴露區域。雷達定位站位於山谷,而暴露組人口住在正對雷達定位站的斜坡上(雷達定位站西方)。暴露劑量會隨距離增加而下降[3],在雷達後方的電場強度則為背景強度。控制組為357個住在Preiļi區域的學童,女孩和男孩分成五個年齡層,年齡間隔為2年(表1)從拉脫維亞的環保與區域發展部門所得來的資料,這些區域條件相近,都是低污染區(表2)[1],都屬於農業區,缺少大型污染源,例外的只有幾間小型鍋爐房。從住在雷達前方、後方的小孩和控制組中的小孩中,依相近年齡性別選組,筆者檢驗相近的農場社群,發現95%的樣本都是住在小農場中,進行試驗的時間在春天四、五月間。研究所運用的是身心診斷系統”Polytest-8802”。此系統為專門的電腦,藉由測量反射動作來確定個體的功能狀態。每個小孩做了11個試驗,其中包含一次休息,試驗花費70分鐘,每一種試驗包括20次測量,再取算術平均計算標準偏差。

按鍵測試
為了衡量神經肌肉系統,筆者利用的是按鍵測試,孩童要在30秒內左右手同時盡快地按2枚按鍵,分別記錄左右手每秒的按鍵次數。


反應時間

將紅光二極體燈放在桌子正中間和左右兩邊做為燈光刺激,光源的可視直徑2.5mm,刺激時間40ms。聲音刺激利用立體耳機播放(強度60分貝,刺激時間100ms;聲頻1kHz)。燈光刺激和聲音刺激的每次刺激間隔不固定(2.5-4s),受試兒童必須快速按按鍵、放開按鍵。若桌子中央的燈光亮起,或是兩邊聲音同時響起,孩童要兩手一起按下按鍵,單邊的燈光或聲音刺激,受試者要按下對應的左鍵或右鍵。交錯式試驗時,單邊的刺激出現時,受試者要按下相對的右鍵或左鍵,反應時間、按住的時間、錯誤的次數都被記錄下來:

注意力
注意轉換能力利用修正式的Shulte’s程序來做試驗,每格方格中有兩個數字,大字色黑,小字色紅,再搭配按鍵來測試。一開始螢幕出現一個數字,受試者接下來要在黑色數字中找到這個數字,找到之後按下按鍵,並把同方格中的小紅數字背下來,這個數字變成下一個要找的數字,受試者之後要在黑色數字中找到這個新的數字,這樣的過程重複20次。注意力持續性的研究,利用的是交纏線條試驗,試驗表上充滿了交錯的線條,每條線從左邊開始,左端起點有一個數字,幾條連到右邊,右邊終點有另一個數字,兒童需要眼睛追蹤線條,追隨連到終點後,按下按鍵,追蹤線條所需的時間和發生錯誤的次數都被記錄下來。

記憶力
利用記憶數字的容量來做記憶力測試,每一次試驗螢幕每隔一秒出現3個數字,孩童看到了這3個數字之後在鍵盤上鍵入這3個數字,重複七次之後,逐漸增加螢幕顯現的數字個數,從3個增加到9個。運作記憶量V=A+m/n,公式中A代表兒童成功鍵入之最大數字串列的數字個數,n代表實驗次數,m代表成功鍵之數字串列的串列數。螢幕顯現的數字尺寸為6×10mm,背景為暗灰色,數字為白色。

統計
統計上的明顯差異是利用Student對定量變數所設定的標準條件來衡量的。

結果
在初步的數據分析中,發現Skrunda地區九年級的男孩比女孩少16%,Skrunda電台附近暴露區域內的九年級男孩比女孩少了25%,這種情形在拉脫維亞九年級生中並不常見,差異的原因則未知,所有的運動神經反應速率(按鍵試驗和反應時間試驗),男孩優於女孩,而且不論暴露組或控制組都出現這種現象,因此分析時都把男女分開來做。不論是聲音刺激或是視覺刺激,Skrunda附近孩童的反應時間比Preiļi附近的孩童為長,男孩女孩都有這種現象,其中符合統計明顯差異程度的只有年齡較小的組別(圖1),若比較按住時間的數據,Skrunda的小孩明顯比Preiļi的小孩還要長。類似的趨勢也在記憶力與注意力試驗中發現。Skrunda的小孩記憶力與注意力比Preiļi的小孩差,但差異並不明顯。在按鍵試驗中(圖2),Preiļi的男孩女孩表現的比Skrunda的男孩女孩還好。隨著年齡增加,表現則有所改善。若將Skrunda區分成暴露組和非暴露組來做比較,會發現更明顯的差異。住在Skrunda雷達定位站前面的孩童記憶力(圖3)和注意力(圖4)較弱(p<0.05)。運動肌肉反應時間方面,住Skrunda的女孩反應較遲緩,但男孩則沒有這種現象(圖5)。暴露組的女孩按住鍵的時間幾乎都比非暴露組的時間長(表3)。男生方面,只有某些年齡層具有明顯差異。每一樣本的地址都有依居住時間紀錄,如此可得知樣本居住處雷達定位站的距離。一般而言,暴露劑量隨距離增加而下降,然而,實際上電場強度和時間、空間有關,受地形、運作、樹木遮蔽等因素的影響,又沒辦法量測每一家的電磁輻射強度。距離和按鍵速率(按鍵試驗中)兩者之間成弱相關(0.27,p<0.05),距離和按住按鍵的時間(反應時間試驗中)兩者之間成負相關,(-0.29,p<0.01),這裡所用的是Pearson’s係數。4.討論丹麥皇家空軍所做的量測結果顯示,Skrunda雷達定位站的平均功率密度不高,例如,距雷達3.7km寬的平均功率密度只有3.205mW/m2,然而,功率密度的峰值則高出平均值的50倍(164.27 mW/m2),引起生物體效應的因素,比較可能是與峰值有關,而不是與平均值有關。文獻中缺少微弱脈衝電磁輻射其身心影響的數據,微弱脈衝的訊息頻率為24.4Hz,這種頻率與人腦β腦波的頻率相近,不能排除這種脈衝是所觀察到之現象的主要原因。Lyskov等人證明:低頻電磁輻射會抑制運動與神經的作用[5]。筆者之前的研究也顯示,微弱的低頻脈衝電磁輻射使得神經肌肉的參數改變,改變甚至發生在15分鐘過後。學童家與電台之間的距離,相對於學童的反應,兩者呈現弱相關,這是符合電磁輻射效應的相關想法的,本研究無法監控每位孩童的暴露劑量,原因包括了強度在空間上、時間上的變異性,以及樣本的遷入遷出。Skrunda雷達定位站前面住的小孩記憶力和注意力發展較差。根據所得到的數據,筆者提出假設,這些現象是由電磁輻射的慢性效應,其他因素的證據並未發現,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可能性,例如,孩童過去的經驗差異、區域性的小型污染效應、家庭差異等等。目前,筆者只能說,住在Skrunda雷達定位站暴露區內的小孩,表現得比住在電台後方的小孩差,比起控制組的小孩,差異更明顯。Skrunda的電磁輻射是差異的原因,這論點只能透過持續而準確的劑量量測才能確認。劑量量測有其困難,因為孩童會有遷入遷出的情況,而且強度隨時間的變化很大。然而,本文所呈現的結果,尤其是孩童表現和與雷達之距離呈現弱相關,顯示本研究有其意義。進一步的研究則需要增加樣本數量和估量電磁輻射劑量。

三、職業性暴露在高頻(射頻與微波)電磁輻射下人員的癌症發病率Cancer morbidity in subjects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high frequency (radiofrequency and microwav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Effect of Non-Ionizing Radiations, Center for Radiobiology and Radiation Safety at the Military Institute of Hygiene and Epidemiology, 128 Szaserow, 00-909 Warsaw, Poland(非游離輻射之生物效應學系,衛生學與流行病學軍事研究院輻射生物學與輻射安全研究中心) Stanislaw Szmigielski(波蘭華沙)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180(1996) 9-17

波蘭128,000位軍人中,3700位為雷達等電磁輻射設備暴露組,暴露組全癌症較對照組高出2.07倍,腸胃道腫瘤多1.91倍,血液及淋巴組織癌症多6.31倍,白血病多13.9倍,暴露期15年。摘要從1971到1985的十五年間,波蘭全體軍事人員的癌症發病情況都有登錄。職業性暴露在射頻(radiofrequencies, RF)與微波(microwaves, MW)下的人員,根據他們的服役記錄與服役崗位的暴露資料,從全體人員中篩選出來。全體人員的人數每年都有些變動,平均來說一年大約有128,000人。每年大約有3700人(2.98%)被認為是職業性暴露在射頻/微波(RF/MW)下的。全體人員(包括有暴露與沒暴露在射頻/微波下的人)按照年齡分成四個群組(20-29,30-39,40-49,50-59)。所有新登錄的癌症個案按其腫瘤部位分成十二型;造血系統與淋巴腺器官的腫瘍則依據診斷另作分析。全體人員與各年齡組中,各種腫瘤部位與型態的發病率(每年每十萬人)都分別計算。從1971到1985年間每年發病率的平均數,作為各種型態腫瘤在這十五年整個時期的發病率。非暴露人員各組的發病率是暴露人員各組的「期望」值("expected" rate),而那些暴露在射頻/微波下人員的真正發病率則作為「觀察」值("observed" rate)。觀察值與期望值之比(observed/expected ratio, OER)就是暴露人員的「勝算比」(odds ratio)。暴露在射頻/微波下人員各年齡組全體(20至59歲)的癌症發病率達每年每十萬人119.2人(非暴露組為57.6),OER為2.07,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值與期望值的差異來自消化道腫瘍(OER=3.19-3.24)、腦瘤(OER=1.91)、造血系統與淋巴器官的惡性腫瘤(OER=6.31)等的高發病率。在造血/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中,暴露與非暴露人員發病率差別最大的是在慢性骨髓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aemia)(OER=13.9),急性骨髓母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aemia)(OER=8.62)以及非霍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s (OER=5.82)。導言數十年來,工業國家的癌症發病率上升,一般而言,引起腫瘍轉移和促發腫瘤的職業、環境因素和發病率上升的現象相關。目前,許多化學品、混合物、職業性暴露因子、文化習慣、生理因子被認為與癌症發生有關。而被WHO國際癌症研究組織的專家列為致癌因素。辨別出新的職業、環境的癌症發病關聯因素,研究致癌因素的機制,是降低癌症發病率與保護大眾的重要任務。電磁輻射是新的生態、職業重要因子。近幾年來,隨著不斷地引入新的設備、科技,使得職業性的與公眾的電磁輻射暴露強度不斷增加,目前,只有二、三個世代的人類暴露人造電磁輻射,而其長期效益尚難預期。雖然已有幾項實驗研究與流行病學研究[2,3],仍然無法證明特定分子、細胞、系統損傷與弱電磁輻射有關。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注意力是放在電磁輻射與腫瘍之間的關係上,一直到1979年,Wertheimer和Leeper發表他們的研究,他們指出住家電磁輻射強度較高的小孩,白血病與腫瘍病例增加。很快地,有關電子電力員工白血病、腦瘤、特定腫瘍風險較高的研究就出現了[5-8]。這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在1985-1994年間,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典、丹麥、英國都發表了許多回溯的流行病學研究[7,9-11]。現有數據的分析顯示,職業性暴露電磁輻射的電子電力技術員工之中,存在一種額外的罹癌風險。然而,這種罹癌風險相關性通常很弱(勝算比1.2-3.0),只與特定腫瘍有關(例如:白血病、淋巴癌、腦瘤、男性乳癌),通常病發率很低,受到已知的環境/職業致癌因子強烈地影響[1]。Dennis等人[7]已計算過:在英國20-64歲的工人中,每年每十萬人有3則病例(1件白血病,2件腦瘤),這計算結果應作為風險評估的參考。電子電力員工罹患白血病和腦瘤之風險增加的現象是引人爭論的議題[7]。現有的研究都沒有暴露條件的載明或測量,最明確的暴露條件記載只分成”可能”、”極可能”、”確定”幾種等級,依賴受訪者的判斷,如此的估量由於職業階級的因素很可能會有高估的情形。一般而言,現存有關電子電力員工腫瘍風險增加的資料中,真的與電磁輻射有關聯的,是電力50-60Hz,可能是固定功率密度的電場或調變式的電場。某些研究者[13]關於50-60Hz電磁場致癌過程的論述,立論基於癌症形成、轉移過程中涉及的特定酵素發生變化的結果(在試管中),但這種報導還未能廣泛地令大眾信服,然而,某些實驗和流行病學數據指出:高頻電磁輻射,包括射頻和微波,有可能增加職業性暴露人員的腫瘍風險。早在1953年,Mclaughin列出許多淋巴癌可能是雷達電磁輻射所造成的其中一種影響[14],但他是基於引述,未經流行病學檢驗,他在文中提到:在年輕的雷達工作人員中(30-40歲),若工作多年而且暴露了高強度的微波,他們的腫瘍病例有群聚的現象。這份飽受懷疑、被生物電磁輻射學界質疑,之後就被人遺忘。在1985年,Milham報導一項案例控制法的研究[15],以美國無線電聯盟成員的死亡證明書為基礎,發現業餘短波電台操作人員的白血病比率為正常的兩倍,文中,白血病期望值為12.6件,但觀察到24件病例(p<0.01),還有Szmigielski等人的報導[16]:再1970-1979年間,波蘭的軍事人員中,暴露脈衝調變射頻/微波電磁輻射的人員,他們的造血系統和淋巴惡性腫瘤發病率增加。這些研究從動物研究中獲得了某些支持的證據。Guy等人[17,18]讓老鼠暴露脈衝微波電磁輻射(頻率2450百萬赫茲,0.48mW/cm2),發現自發的惡性腫瘤數目增加,雖然其中並沒有任何種類的惡性腫瘤是佔多數的。從筆者的團隊所做的發現中[19,20],讓老鼠每天暴露2450百萬赫茲,強度5-15 mW/cm2的微波,持續3-6個月,老鼠在先前已帶有有機溶劑引發的皮膚腫瘍,實驗發現原有的皮膚腫瘍加速生長,這結果暗示,微波有腫瘤促發的行為。前述的流行病學,實驗數據都未提出具說服力的數據來釐清射頻/微波的角色,所以,進一步的研究需要來解決這問題。在本文中,筆者認為:在20-59歲的軍事人員群組中,職業性暴露脈衝調變射頻/微波電磁輻射的人員,腫瘍發病率增加,數據是基於1971-1985年為期15年的癌症發病率回溯性分析。

材料與方法2.1 人口以及射頻/微波評估本研究中的樣本是1971-1985年這15年間波蘭全體軍事人員。每年的數量(服役人數、役別、暴露的致癌因子)都能取得。利用這些資料來計算癌症發病率和新診斷的惡性腫瘍病例,資料從地區軍醫院和中央軍醫院收集得來,這些資料包括診斷、腫瘤部位、基本醫療檢驗、可能的致癌因子、生活習慣、社會/家庭狀態、電磁輻射暴露。為了避免重複,不同的資料來源會特別留意。射頻/微波的暴露劑量資料從軍中的健康衛生安全單位取得。這些單位負責量測電磁輻射發射設備附近的射頻/微波電磁輻射,並且紀錄設備周圍人員的健康狀態。職業性暴露的人數容易取得,但暴露劑量的衡量就有困難,從強度數值中顯示,80-85%的崗位的電場強度不超過2 W/m2 (0.2 mW/cm2),(主要是150-3500百萬赫茲的脈衝調變射頻/微波電磁輻射),其他有的強度為2-6 W/m2,有的超過6 W/m2。然而,每個人的暴露劑量不易估量,日暴露劑量或是月暴露劑量皆然,因為暴露時間變化很大,時常出現短暫的過度暴露。

癌症發病率分析
全體人員分成四個年齡群組(20-29,30-39,40-49,50-59),每個年齡群組以及整體的發病率都有數字表示。所有的腫瘍依部位分成12型(表1),每種類型根據新診斷病例以及分析期間(1971-1985年之間的15年)來計算發病率。(每年每十萬人計)。非暴露人員的發病率視為「期望」值,射頻/微波暴露組中的新診斷腫瘍病例數計算出發病率(每年每十萬人計),這種發病率視為「觀察值」,由「觀察值」和「期望值」算出兩者之比值作為勝算比,同時計算95%信賴區間和統計意義的明顯程度。統計計算使用的是SIGMA-STAT視窗1.00版本的軟體以及工作站設備。3.結果與討論在1971-1985年間,人口數量每年有些許變化,最小值為118500,最大值為142200,平均值127800(標準差9620)。由於年齡分佈是機密,所以只提供發病率、勝算比的數據(表3)。然而,由數據可看出樣本的主要年齡群為30-39歲和40-49歲。射頻/微波職業性暴露人員數量在1971-1985年間於3400到4600範圍中變動(平均值3720±360),在1980-1985年間呈上升趨勢,原因是引進新的電子設備。軍職人員人數達120000人,數量大到足以建立癌症發病率的「期望」值(表1),期望值將近每年每十萬人60件病例,其中包括喉癌或肺癌22件、胃部腫瘍、大腸直腸腫瘍、腎腫瘍、前列腺腫瘍各有4至5件,造血系統和淋巴器官腫瘍有7件(上述數字為20-59歲的數字)。然而針對罕見的腫瘍,在中年男性中不常見的病例,所計算出的發病率(表1,2),根據的是偶然發生的一件病例,所以發病率很低的情形,每年每十萬人不超過1.5件的情形,應該特別處理,舉例來說,非暴露組中在這15年間沒有骨髓腫瘤(漿細胞瘤),在波蘭漿細胞瘤發病率為每十萬人3-5件病例,但這種疾病常見於老年人,最常出現在超過75歲的年齡層[1]。另一方面,急性淋巴白血病最常發生在小孩子身上(小於15歲),在小孩中有75-80%的白血病最常發生在2至4歲小孩身上,在暴露組與非暴露組中,15年間只有一件急性淋巴白血病(都屬於20-29歲的組別)(表2),因此,急性淋巴白血病的發病率和勝算比得特別看待,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確認。考慮發病率低於每年每十萬人12.5-25件的情形,當樣本數只有4000人時,每年的發病率期望值會是0.5-1件案例,然而暴露組的樣本數只有3700人,所以對於觀察值低於每十萬人12.5-25件的情形,這麼少的樣本數不足以提供正確的評估,如果時間較長(15年),若不計年度招募、退休、老化的情形,仍然會嚴重受到單一病例的影饗。舉例來說,在樣本數3700人時,若15年的期望值內有一件惡性腫瘍病例,得到的發病率數值就會是每年每十萬人有1.8件病例。表1-3的數據指出,癌症發病率高出的程度,足以證明射頻/微波暴露組的人員惡性腫瘤發病率為條件相近之非暴露組人員的兩倍(表1)。主要的貢獻是造血系統和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病例(勝算比6.31,射頻/微波暴露組的發病率為每十萬人有40件病例),還有消化道腫瘤(勝算比3.2,食道癌和胃癌發病率超過15,大腸直腸腺癌超過12,每年每十萬人的比例)。皮膚腫瘍和神經系統腫瘤的統計數字達到明顯的確度(p<0.05),但這些病例數偏低(每年每十萬人有4-5.5件,15年間2-4件),所以還需要再確認。在波蘭的中年男性中,消化道腫瘍是最常見的癌症,在本研究中的軍事人員樣本群中,20-59歲胃癌和大腸直腸腺癌的發病率每年每十萬人9件(5件胃癌,4件大腸直腸癌),大部分的腫瘍屬於40-49歲與50-59歲的年齡層(表3),這些年齡層的發病率是年輕組別的6至8倍。消化道腫瘍似乎與飲食習慣有關,例如鹽分攝取過量,過多鹽漬燒烤食物,這些是東歐國家高風險區域的特徵。這類的腫瘍病例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很少會聯想到電磁輻射,只有在加拿大的一項研究中發現:高壓電力輸送線工人的腸腫瘍發病率變成3倍。在其他的研究中[5,6,9,10],電子電力工程員工的消化道腫瘤發病率沒有增加的現象。目前並未提供合理的解釋,來將本研究中射頻/微波電磁輻射暴露組人員胃腫瘍和大腸直腸腫瘍發病率變為三倍現象與電磁輻射之間的因果關係作確認。不過,筆者並未發現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飲酒、其他職業性暴露致癌因子的差異可以用來解釋暴露組與非暴露組的發病率差異。令人訝異的是,中年男性中最常見的肺癌,暴露組與分暴露組的發病率沒有差別,兩組喉癌和肺癌的發病率每年每十萬人有22-23件病例(表1)。這種類型的癌症與香菸和特定室內污染所含的致癌因子強烈相關,兩組發病率相同的現象表示本研究中這兩組在這方面的相關條件是相近的。在其他研究中,電子電力工程員工的肺癌發病率沒有變高[7,1],因此可以做出結論:電磁輻射不會干擾其他導致肺癌或促發肺癌的環境因子。射頻/微波暴露組和非暴露組之間,發病率差別最大的是造血系統和淋巴器官惡性腫瘤(表2),勝算比超過6,而且暴露組每年每十萬人增加40病例。在暴露組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是非霍金式淋巴癌和淋巴肉瘤(每年每十萬人10.65件)以及慢性淋巴白血病(每年每十萬人12.23件),這兩類型的癌症主要分布在40-49歲和50-59歲的年齡層。在惡性腫瘤中,造血系統和淋巴器官的腫瘍相當程度地被視為與多重環境因子、多重職業性因子有關,例如游離輻射、有機溶劑、人造染料、樹脂、酒精等物質。許多職業,例如鋁金屬製造、煉油、油漆業、採礦、運輸,被認為是有白血病和淋巴癌風險的職業。電子電力工業的員工也可能接觸其他潛在的白血病致病因子,這大大地影響到造血系統和淋巴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與電磁輻射的關係。然而大部分已發表的流行病學研究,關於電磁輻射暴露員工癌症病發率,造血系統和淋巴腫瘍被視為與低頻電磁輻射極可能有因果關係[5,8,13],在多項研究中,電子電力員工的造血系統/淋巴腫瘍的發病率,所得到的勝算比數據各有差別[7,9,10],但都具有統計意義的明顯程度,範圍則介於1.4-3.0,他們得到的勝算比都比本研究得到的勝算比(6.31)小的多。電子電力工程員工在職場會接觸到各種頻率、強度的電磁輻射,其中以極低頻(交流電)電磁場為大宗,部分則為高頻電磁輻射(射頻和微波),因此,不容易評估電磁場的暴露條件。若針對某群組回溯考慮電子/電力員工其不同的暴露條件,這樣得到的發病率勝算比可能會較低,前提是所假定的關連性是與特定暴露因子有關的。(例如只有50Hz的電磁場或是脈衝調變電磁輻射)。再者,本研究無法指出在電子電力類型職業境中常見的特定致癌因子,用來解釋白血病以及淋巴癌發病率的增加。本研究中,調查的人員暴露條件幾乎侷限在脈衝調變高頻電磁輻射(150-3500百萬赫茲)(射頻/微波電磁輻射),在連續式電磁輻射和低頻電磁輻射方面所佔的比重很少。雖然無法衡量每人的暴露劑量,從現有的量測數據中可得知:樣本中有80%所暴露的射頻/微波電磁輻射強度為0.1-2W/cm2,有15%的暴露劑量平均為2-6 W/cm2。這樣的數據,相對於其他類似的人口[5,7],本研究中暴露組的暴露條件是較為均等。本研究的主要結果是:20-59歲的軍事人員中,職業性暴露脈衝調變電磁輻射(150-3500百萬赫茲射頻/微波電磁輻射)的人員,所有的腫瘍的發病率是平常的兩倍,其中消化道腫瘤為三倍,造血系統與淋巴器官惡性腫瘤為6倍。然而,本研究無法證明腫瘍和電磁輻射之間的因果關係,原因是回溯分析未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不過,特定腫瘍在暴露人員(脈衝調變射頻/微波電磁輻射)中的高發病率很清楚地顯現出:需要盡快地判定出職業環境中所存在的決定性因素。


四、年輕軍方雷達工作者中引發期少於十年的腦瘤Brain Cancer with Induction Periods of Less Than 10 Years in Young Military Radar Workers. By: Richter, Elihu D., Berman, Tamar, Levy, Or,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00039896, Jul/Aug2002, Vol. 57, Issue 4


五位年輕腦瘤病患曾經有十年內最初雷達操作。其中四位於初發現腦瘤時小於三十歲。摘要:筆者報導5位年輕病患,距離他們首次因工作所需而暴露於雷達輻射不到十年就罹患腦瘤。其中四名在首次診斷出病症時尚未滿30歲。高劑量而短時間病發是一種指標,一種指向危險族群的指標,這種短期特徵引發預警措施的需求。相關的報導還包括:常用來接聽手機的頭腦部一側,發生腫瘤且短期病發的機率會增加。案例報導:筆者之前曾報導過六名年輕的癌症病患(眼睛黑素瘤、睪丸癌seminoma、鼻咽癌、乳癌、腦下垂體腺狀腫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這六名病患是在軍中因工作因素持續暴露於高劑量的雷達輻射。由於還有其他癌症病例是他們的年輕同事,把這些病例一起考慮時筆者利用線性模型來預估輻射的安全上限,得到的數值為:所有的癌症是10μW/cm2-100μW/cm2,特定癌症是1μW/cm2-10μW/cm2。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報導了5位年輕病患,他們感應電磁輻射的時間不到十年,接觸的是軍中的雷達電磁輻射。其中的4名病患,癌症病發時尚未滿30歲,而其中3名病患接觸電磁輻射的時間不到5年,這其中有一名病患在本文發表時已經死亡。這種電磁輻射通常是不規則的,量測不是很嚴謹,所指的輻射暴露量根據的是偵測極限100μW/cm2。這幾位病患,依暴露時間的早晚,列於表一,前四位病患癌症發病時,尚早於以色列開始使用手機的時間,剩下的一位病患在診斷之前並沒有手機。評論:Zaret首次報導了2名星形細胞瘤astrocytoma的個案(2),這兩位屬於18名接觸雷達的工人族群,在Zaret的報導之後,Goldsmith重新分析了莫斯科使節的資料(3),資料顯示暴露雷達/微波幅射會增加罹患腦癌的風險。此外,還有資料指出,海軍空軍的雷達技術員罹患腦癌的風險較高(5)(6)。Szmigielski等人報導指出,暴露雷達電磁輻射的波蘭軍人得腦癌的風險較高(7),這篇報導是唯一包括暴露劑量估量的報導。普通都將潛伏期低於十年的腦瘤事件當作偶然,而非一種具有因果關係的指標。在有關單位的文件中,腦癌與職業因素暴露之間,以及腦癌與手機射頻電波暴露之間的關係的相關記載,這些文件聲稱”對於成人來說,常見的環境致癌因素,包括輻射,其潛伏期通常超過10年,而且經常超過20年(8)”,這樣的聲名忽略了以完整建立的流行病學epidemiologic觀察結果,在流行病學領域中,高劑量暴露因子伴隨的短感應期之現象,被認定為一種風險指標,例如肺癌和骨髓瘤,第一次暴露到苯與死亡所間隔的時間,這種潛伏期短到只有2至3.5年。筆者認為:之前報導的個案,特徵是年紀輕而職業暴露劑量高,這種情形可做為射頻/微波電磁輻射風險的指標,假如筆者所報導的腦瘤和之前的暴露因子具有因果關係,則感應期將會非常短暫,而腦瘤生長將會非常快速。這種描述同樣也適用於腦瘤與其它暴露因子的關係。筆者曾遇過其他病患的例子—一為星形細胞瘤,另一為成髓細胞瘤(皆已死亡)--腦瘤出現在首次暴露高劑量溶劑之後的五年之內。再者,如果暴露劑量很高,感應期將會是短暫的,許多型態的癌症短時間內就會發生。後續有關軍人暴露雷達電磁輻射的風險之陳述是希望能降低暴露的效果到最低的程度,這些陳述應該能引導有關手機射頻電磁輻射風險之報導的評估方向。手機的使用代表了人類在歷史上首次有數以百萬計的個體持握著射頻電波發射源,而這樣的發射源強度可高達數百μW/cm2,而且電場還是與個體的頭部直接接觸。Frey(13)要大家注意最近有關腦瘤與手機使用的流行病學研究,既然這些研究只根據少量數目與短暫潛伏期,對於消除日益增加的風險,其力量是有限的,這是研究(14)(15)的相關作者和編輯所做的論點。Lai和singh(17)報導了射頻電波造成DNA斷鍵的效應。Gandhi等人(18)和Schornborn等人(19)提出模型來展現微波從接收的一側擴散進入腦部的幾何梯度。Weinberger和Richter(20)認為手機波段的電磁輻射(900MHz和1800MHz)可將頭腦當作損耗性共振器來傳遞能量。接下來,有什麼報導是關於使用手機而短時間內得到腦瘤的?Hardell等人(21)報導:13%的病患在使用手機的一側長腦瘤,這些病患中有8位之感應期短於5年(有5位年紀小於50歲),2位病患的感應期為5至9年。在之後的病例控制研究中,Hardell指出:使用手機的頭側,腦瘤的風險較高,筆者提出的假設是:雷達波與手機射頻電磁輻射引發腦瘤的潛伏期短暫,這種現象可預言腦瘤風險因子因手機射頻電磁輻射而增加,如果與使用側同一側的腦瘤其潛伏期比起另一側的腦瘤還短暫,就能得到一種更有力的證據來證明電磁輻射的風險性。流行病學研究作為早期偵測以及作為避免致癌物的工具,這種功能會再增強。高劑量輻射縮短癌症潛伏期的徵兆如果能作為癌症防治的工具,就能增強流行病學在這方面的功效,以趕在致癌因子大幅增加族群罹癌風險之前就發揮效能。一旦這樣的病例跟隨著暴露因子出現,使得暴露因子的基因毒性有了實驗證據,這時,預警措施就會變得必要。

五、軍用雷達設備操作人員的精液分析Semen analysis of personnel operating military radar equipment.Hjollund NH, Bonde JP, Skotte J, Reprod Toxicol 11(6):897, 1997

丹麥操作雷達設備軍人,最高平均暴露電磁輻射量為0.01 mW/cm2 (=100mW//m2),他們精子密度的中位數顯著低於對照組。這是一份初步的精液品質研究,對象是丹麥陸軍行動式地對空飛彈裝置操作人員,他們所操作的飛彈裝置用了好幾套雷達發射系統,最大平均暴露值估計為0.01 mW/cm2,這些軍事人員精液中精蟲密度之中位數明顯低於參考組。這種差異有可能是機率問題,或是未控制的統計偏差,或是瞬間微波的非熱效應所造成。最近已有文獻揭露,美國士兵受到微波暴露的,精蟲數目較低(1)。筆者則針對丹麥陸軍行動式地對空飛彈裝置操作人員作研究,調查他們的精液品質,他們所操作的裝置用了好幾套雷達發射系統。35位男性受邀參與研究,其中有19位(佔54%)提供精液樣品並填寫了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了人口統計問題、生殖相關、醫療相關、生活型態的問題。這些軍人精液的精蟲密度之中位數低於參考組(見表1)。原始的差值為21百萬/毫升。若考慮禁慾的時間長短,調整之後的差值為23百萬/毫升(p=0.07)(SAS PROC GLM;sperm density transformed to the third root)。根據WHO之標準值為20百萬/毫升,低於此標準才算精子過少(oligospermia)。就此而言,精子過少之男性比例,飛彈操作員和參考組並無不同,而且並未發現在生活型態或醫療病史上的差異。為了評估這項發現的意義,所以測量了演習時的微波輻射劑量(Narda model 8616,probe model 8623 C)。電場測量值的變化幅度很大,這是因為電磁輻射來自轉動中的天線與反射器。最大平均暴露量大約為0.01 mW/cm2。偶爾會有瞬間的暴露量達到1 mW/cm2,而ANSI安全值為5-10 mW/cm2,這是針對雷達波段的微波考慮其熱效應所訂出的安全值。由於無法偵測實質的暴露劑量,所以沒有採取近一步的措施。所報導的精液品質差異可能是機率問題,或是未控制的統計偏差,或是瞬間微波的非熱效應所造成。


六、美國空軍中輻射暴露、社經地位與腦瘤風險的關係:嵌入性病例對照研究法Radiation exposur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brain tumor risk in the US Air Force: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Grayson JK Am J Epidemiol 143(5):480-486, 1996 J. Kevin Grayson1


美國軍人調查接觸極低頻、中高頻輻射暴露組的腦瘤罹患,暴露組分別為對照組的1.28倍及1.39倍,而游離輻射的腦瘤罹患只有對照組的0.58倍。階層較高的軍人罹患率較高,而年紀較大的暴露組軍官罹患率為全部軍人的3.3倍。嵌入性病例對照研究法,用來研究電磁輻射暴露與美國空軍罹患腦瘤風險的關係。累積的極低頻與射頻電磁輻射,經由本研究所發展的工作暴露矩陣(job-exposure matrix)估計出來;游離輻射暴露量從個案劑量測定紀錄得來。暴露非游離電磁輻射的男性發展出腦瘤的風險有一些高,極低頻電磁輻射和射頻電磁輻射其統計優勢率分別為1.28(95% CI 0.95-1.74)和1.39(95% CI 1.01-1.90),此優勢率已考慮了年齡、種族、年資權重調整。相對地,暴露游離輻射的男性,其優勢率為0.58(95% CI 0.22-1.52)。這樣的結果支持了腦瘤與極低頻電磁輻射和射頻電磁輻射的關聯,腦瘤和游離輻射則沒有關聯,服役年資和腦瘤之間具有關聯性,軍官比較容易發展出腦瘤,其權重調整過的優勢率為2.11(95% CI 1.48-3.01),資深的軍官相較於其他美國空軍成員的風險是增加的(優勢率OR=3.30,95% CI 1.99-5.45)美國空軍成員表現出了相當大的興趣在癌症與極低頻電磁輻射源之間的關係上,極低頻電磁輻射(30-300Hz)包含高壓電傳輸線和視頻端點。對於手機電磁輻射和其他電子設備的射頻電磁輻射(>3000Hz),疑慮也提高了。為了解決這樣的擔憂,所以本文探討美國空軍成員暴露不同頻段電磁輻射與腦瘤的關係。由於其他與職業相關的研究顯示,腦瘤有稍微增加的現象,將不同的職業危害關聯加以量化是很重要的。在之前的研究中,腦瘤風險歸因於極低頻電磁輻射的關聯性,此關聯性或許有一部分由干擾因子貢獻,此外,本研究尋找證據,證明極低頻電磁輻射連同射頻/微波電磁輻射或連同游離輻射扮演腦瘤誘發腳色。非游離輻射電磁輻射為致癌物質的實驗證據不容易獲得。Easterly(1)在1981年提出:經電磁輻射暴露的細胞,其有絲分裂的變化可能提供潛在癌細胞增殖的觸發因子。他的想法經過Adey(2)的擴充,Adey提出:極低頻電磁輻射可能藉由改變細胞之間的訊息交換而成為癌症的促發物。大部分的研究者認為:在古典的致癌多階段模型中,極低頻電磁輻射不會成為癌症的起始物,然而,極低頻電磁輻射被認為可能扮演了助長癌症的角色(3)。另一方面,Balcer-Kubiczec和Harrison(4,5)觀察到:微波可能單獨成為癌症的起始物,或者結合游離輻射在轉化培養細胞的過程中成為致癌物質,而且游離輻射對腫瘤的發生其影響力是很明確的。職業相關的極低頻電磁輻射與腦瘤風險之間的關係,已有許多文獻揭露(參考文獻3-6)。當今的報導則傾向於利用嵌入性病例對照研究法來檢驗電力工程人員(7-9),儘管如此,仍然也有以人口統計為基礎的研究出爐(10)。一般而言,這些研究得到的結果是否定的,結果和之前的死者案例研究結果是相反的,死者案例研究結果(11-16)認為風險稍微增加。少數流行病學專家嘗試檢驗較高頻電磁輻射與腦瘤風險的關聯性,在Robinette等人的報導中(17),以美國海軍雷達操作及維修人員為對象,並未發現腦瘤風險與雷達波之間的關聯,和上述結果相反的,有後來Thomas等人的報導發現,暴露高頻電磁輻射的電機員工有腦瘤的機率明顯增加。游離輻射與腦瘤增加的關聯在幾個族群中發現,這種族群包括接受高劑量輻射療程的人(18,19)。在職業族群中(20,21),低劑量游離輻射的情況較不明顯。一方面醫界員工(20,21)、鈾礦礦工(22)、接觸核武測試的軍方人員(23)其與腦瘤的關聯性並不存在,而另一方面,美國核子材料員工其腦瘤罹患的機率略高(24),但英國的核子材料員工卻沒有類似的發現(25,26)。美國空軍的男性成員是研究電磁輻射之健康效應很合適的族群。他們的工作性質會接觸極低頻以及射頻/微波電磁輻射,還有游離輻射,通常有可能只有其中一種電磁輻射,也有可能是多種電磁輻射結合起來,他們情形使本研究有辦法找出微弱的關聯以及確認聯合效應。此外,暴露的歷史數據可以取得,其案例的正確程度可達100%,而且電腦化的個人記錄既可重建職業歷史,又可取得正確的人口統計數據。實驗材料與方法樣本選擇這份案例控制研究是嵌入在美國空軍男性成員族群中,他們在1970年1月1日到1989年12月31日之間至少服役一年。本研究僅限男性,因為女性腦瘤病例太少,不足以依性別來分析。案例從醫院的惡性腦瘤病例篩選出來,選擇的是在這段研究期間曾服務於美國空軍的案例。(國際疾病分類第九版,分類編碼191(27))。脫離美國空軍的後續追蹤並未進行,補助的流程可確保不在美國空軍機構中治療的病患,也被列入紀錄,例如在陸軍或海軍機構中治療的也可記錄,所以病例的完整性是確保的。一開始有246個案例,其中有16個病例由於資料不全或矛盾而剔除。腦瘤的診斷無法從既存的紀錄中做確定,本研究用來作為疾病分類的架構是特定的,依惡性腫瘤、轉移腫瘤、良性腫瘤分別編號,死亡證明書與解剖結果的比較顯示診斷錯誤的情形可以不用考慮。因此,良性或惡性腫瘤的分類錯誤在本研究中不是重要的因素。利用美國空軍個人資料,4筆對照是從涉險集合中隨機選出,而涉險集合包含的是診斷時在美國空軍世代中的個體,包括所有世代中出生年代的種族條件符合的個體。如果有肺癌、乳癌或惡性腫瘤病例就不會被列為對照,這是因為這幾種腫瘤在其他研究中(3)已被關聯至電磁輻射。職業歷史每一筆研究樣本都有從空軍個人紀錄中取得完整的職業歷史,這些歷史紀錄包括職稱、起迄時間;額外的資料包括診斷時的年齡、種族、軍階、服役年資。對照樣本的歷史都檢查其病例診斷日期,藉此確定時間的資料吻合。後續的對照樣本歷史則忽略不考慮。病例診斷時的軍階被列入社經地位的代用資料。軍階資料被區分為六類:①低階至資深士兵;②軍士、技術軍士、非委任軍官;③二等至三等士官長、資深非委任軍官;④少尉、中尉、上尉、尉級軍官;⑤少校、中校、上校、校級軍官;⑥准將、少將、中將、上將。另外再區分:士兵、非委任軍官、資深非委任軍官為招募人員,其他則為軍官。主要因子的估計工作職稱•時間•暴露矩陣(job title-time-exposure matrix)作為估計主要因子的基礎,這矩陣其中運用強度等級表來對極低頻電磁輻射和射頻/微波電磁輻射作評分量化。本矩陣包含1950項,將1953年至1992年間的552種不同職稱作索引編號。矩陣需要用到時間分量,因為職稱因子的等級表隨時間變化,技術演變和分類的任意性使得職稱隨時間不同而不同。極低頻電磁輻射作為主要因子 藉由輻射物理學家、職業衛生專家、工業衛生專家之助來將所有的職稱依極低頻電磁輻射劑量做成等級表。這些專家被提供職稱、工作簡要描述、服務起迄日期的資料,專家們獨立作等極評價,職稱—時間對以幾種等級來表示:①no(未暴露);②possible(可能暴露);③probable(會暴露);④definite(確定暴露)這種等級評價系統是由Lin等人(11)所發展出來的,大部分的空軍職位都能利用這個系統分類,除了一種美國空軍的特殊職位難以歸類。一般而言,被歸類成definite(確定暴露)的,是那些可能暴露高強度極低頻電磁輻射的職位,例如發電機技術員和通訊設備維修員。歸類成probable(會暴露)的,是大部分的電子設備操作員;歸類成possible(可能暴露)的,則是飛行員及相關技術人員。其他則歸類成non-exposed(不會暴露)的。若有一組職稱—時間給了兩種歸類,就以複合式等級表示,92.8%的職稱—時間對是以這種方式來衡量的,如果歸類不一致,例如每個專家都給定不同的歸類等級,這時就取平均,而需要平均的情況佔了7.2%。射頻電磁輻射作為主要因子 關於射頻電磁輻射的暴露劑量,量化的數據是可以取得的。從1972年開始,所有讓空軍員工暴露超過限定值(10 mW/cm2)的事件,都被通報到中央紀錄單位,以這些記錄資料為基礎,筆者建立了與工作對應的矩陣,把美國空軍的職稱隨著不同時間給予幾種暴露等級:①no,②possible,③probable。等級為probable的,是曾被通報過量暴露的職務以及接近的職稱,實質上,這種身分涵蓋了射頻/微波發射器的維修人員。等級為possible的,是操作射頻/微波發射器而未通報過超量暴露的人員。其他的職稱則歸類成non-exposed(未暴露)。職業累積暴露量,計算方式為暴露等級計分乘上該職務歷時,再求此乘積的總和。極低頻電磁輻射累積暴露量,48%的樣本此值範圍介於1-885(強度-月份)。射頻/微波電磁輻射累積暴露量,30%的樣本此值範圍介於8-610(強度-月份)。游離輻射作為主要因子 個體的暴露劑量數據取自於美國空軍之游離輻射紀錄。這些紀錄主要包含熱光劑量、半衰深度、表面superficial、極限extremity和中子輻射的數據都有,而本研究只採用superficial劑量。本研究之樣本有3%有游離輻射之紀錄。其它的則歸在暴露劑量零的等級。分析與出生年和種族的配對關係在分析時是維持住的,優勢率和信賴區間取自於條件式邏輯斯回歸模型(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利用商業套裝軟體(29)計算出來。分析一開始利用二元變數進行,把有機會暴露的樣本歸類為”exposed”暴露類,用來與無暴露類的做比較。在對照組中,計算極低頻電磁輻射和射頻/微波電磁輻射的等級評分,求出樣本的四分位數。這些數據然後與零暴露劑量的樣本作比較。藉由觀察偏離線性模型的分層數據,已檢驗劑量—反應的關係。(30)極低頻電磁輻射與射頻/微波電磁輻射的結合效應,極低頻電磁輻射與游離輻射的結合效應,射頻/微波電磁輻射和游離輻射的結合效應,這幾種結合效應的評估方式為:在主要效果模型上加上交互作用項。結果本研究大約包含880,000名美國空軍成員,對應1970至1989年本研究群體之人次--年份值為11,174,248,病例總共有230筆,對照總共有920筆,所得到的人口統計學特性列在表1中。表2顯示了:階級愈高,腦瘤風險關聯性愈高,軍官相較於招募人員具有較高的腦瘤風險性。資深軍官(校級和將級)相較於其他美國空軍成員具有更高的腦瘤風險性,軍官相較於募兵的比較數據,還有資深軍官相較於其他階級的高優勢率列於表3。因此,在後續的分析中,診斷時是否任職資深軍官這項資訊也用來作為covariate。在表4中顯示的是:曾暴露電磁輻射者(極低頻電磁輻射;射頻電磁輻射;游離輻射)相對於從未暴露電磁輻射者的分析。針對極低頻電磁輻射,曾暴露者其優勢率略高。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射頻電磁輻射的數據。相對於非游離輻射的結果,游離輻射的優勢率則沒有偏高。表5、表6呈現的,分別是極低頻輻射累積劑量和射頻輻射劑量之腦瘤風險數據,表5、表6都未顯現明顯的暴露—響應的模型。而游離輻射的數據則無stratified分析,原因為非零暴露劑量的樣本數太少。服役數月的樣本被排除在外,因其與年齡高度相關(r=0.82)多種輻射的聯合效應藉由二分類的數據來評估,畢竟多等級分類的數據在前面的分析中已顯示出:極低頻輻射和射頻輻射累積劑量與腦瘤風險沒有關聯。聯合效應考慮的是下列幾種組合:極低頻輻射聯合射頻輻射,極低頻輻射聯合游離輻射,射頻輻射聯合游離輻射。主要效應的模型由這些變數與資深軍階資料組成。這幾種聯合效應的分析都沒有顯示出統計上的關聯性。討論在本研究中,腦瘤病例診斷出時,是否當時任職於美國空軍與極低頻電磁輻射和射頻電磁輻射有一些關聯,不同頻率的電磁輻射之間的交互作用並不存在,這種情形引發了對極低頻電磁輻射是否扮演腫瘤促長角色的疑問。本研究最重要的成果為:資深軍官與腫瘤風險之間存在關聯。可能會考慮到服役年資、年齡或許隨軍階增加而增加。然而,條件式邏輯斯模型卻未顯示出相關聯的證據。不同電磁輻射的聯合效果之分析結果顯示:腦瘤與軍階的關係不受這些因素影響,本研究的所有層面都顯示:軍階和腦瘤風險為正相關,最高的優勢率出現在校級以上軍階的資深軍官身上,而所有的軍官相對於招募人員其腦瘤風險是比較高的。社經狀態可以包含許多因素,如教育、收入、權力、生活型態和prestige。 在美國空軍族群中,軍階被視為社經地位的指標,因為軍階反映了美國空軍族群中的收入、權力。在職業相關的研究中,只有Theriault等人(8)報導社經地位與腦瘤風險強烈相關。Sahl等人(7)將社經地位視為弱干擾因子,而可能加入偏見,因此Sahl等人在分析中不為社經地位的因素做調整。其它以職業為基礎的研究已經研究了社經地位作為腦瘤風險因子的角色。Preston-Martin(31)利用普查資料來代表社會階層,以研究洛杉磯居民之中央神經系統腫瘤,她發現:男性依其社會階層(結合所有種族),與神經膠質瘤的風險具有正相關趨勢。Demers等人(32)也在他們針對華盛頓州男性之腦瘤死亡率得到類似的結果,研究中用來表示社經地位的,是列在死亡證明書上的職業代號以及美國職業普查所用的社經指標。腦瘤與社會等級具有統計上的關聯性的現象,也被Preston—Martin等人(33)報導過,他們提到的是紐西蘭癌症登錄資料,本研究的結果和他們的發現是符合的。多位研究者曾猜測:腦瘤與社經地位的關聯性,可能與診斷正確性有關。然而,美國空軍的情形是:醫療成員接受的醫療照護都是免費的,並沒有階層差異,所以診斷偏見在本研究中不會影響最後的結果,類似的結論也被Preston-Martin等人(33)報導過,他們研究的是紐西蘭,該國具有國家健康照護系統。雖然本研究有其限制,特別的是關於暴露劑量的估計方面,但本研究確實提供電磁輻射與腦瘤關聯性的資料,對象則是美國空軍成員,特別是針對射頻電磁輻射暴露的部份。本研究沒有證據顯示極低頻電磁輻射會促發腦瘤。軍階資歷,代表了社經地位,在本研究中是腦瘤風險最顯著的因子。

七、利用微細胞核測試評估射頻電磁輻射在牛外周紅血球上的影響Assessment of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by the micronucleus test in bovine peripheral erythrocytes.Balode Z Sci Total Environ 180(1):81-85, 1996

除已有研究Skrunda雷達站對樹木生長影響外,針對牛血液的影響也進行研究。收集Skrunda雷達站前母牛血液,觀察周邊血液的紅血球細胞核DNA,發現於雷達電磁輻射暴露組的細胞核有較高比例未出現圓形且明顯紅色的細胞核,一千份暴露組樣品有0.6份未出現,而對照組為0.1。摘要:在之前的生物指標研究(在skrunda雷達站周圍),著重在電磁輻射對植物的影響,但其於基因效應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筆者選擇了牧牛作為細胞遺傳學的研究物種,原因是牧牛和人類一樣居住在暴露區附近,而且活動範圍限制在特定區域,在同一時間暴露於電磁輻射,研究所用的血液樣本取自於拉脫維亞母牛,母牛的所處農場接近Skrunda雷達站。所採用的微細胞核紅血球標定法是簡易式的Schiff DNA染色法,利用顯微鏡觀察,紅血球細胞核為圓形而顯現明顯的紅色,相對於無色的紅血球而言很容易分辨。每隻動物共檢驗2000個紅血球,在觀察倍率×1000尋找微細胞核。所得到的微細胞核率偏低;暴露組為千分之0.6;對照組為千分之0.1。微核率雖然偏低,但在統計上暴露組與對照組兩者有顯著差異(p<0.01)。引言已有報導指出,Skrunda雷達站附近的電磁輻射直接暴露區,松樹的生長率降低(Balodis et al.,1995),因此引發了對電磁輻射影響人體與其他物種的疑慮。似乎,研究電磁輻射的基因層面影響會是重要的課題。已有許多位作者研究了電磁輻射對於微生物、植物、人類基因的影響(McCann et al,1993)、(Juutilainen and Li-imatainen,1986)、(Schmutz et al.,1994)(Nordenson et al.,1988)。然而,結果卻有所衝突,而且通常分析的是60Hz的電磁輻射。Skrunda雷達站的研究則提供了獨特的案例,因其研究的是脈衝式射頻電磁輻射(154-162MHz)的頻段。結合不同的方法是可以用來評估某項因素的影響程度的。基因毒性試驗的特定結合,舉美國環保署為例,已發展了類似的試驗方法。而這樣的方法尚未應用在電磁輻射效應的研究上。目前,微細胞核試驗法最常作為物種遺傳因子誘變的評估。(Schmid,1977;Chrismon and Banmgartner,1979;Haxashi et al.,1984,1990,1992a,1992b;Grawe et al.,1993;Watanabe et al.,1993)Schmid(1982)所描述的微細胞核試驗在1970年代早期常被用來作為染色體損傷的指標。微細胞核來自於染色體片段,或來自細胞分裂時未併入子代細胞核的染色體。細胞核試驗是用來評估物種遺傳因子誘變效應以及染色體長期損傷的試驗法。(The Collaborative Study Group for the Micronucleus Test,1992)Schmid(1977)發展了微細胞核試驗中的May-Grünwald-Giemsa染色法。為了改善微細胞核的辨別率,許多改進已被發展出來。Gollapudi和Kamara(1979)描述了簡易Giemsa染色法;MacGregor等人(1980)用的是Wright-Giemsa染色和Feulgen染色篩選技術。DNA染色劑Hoechst 33342在流式細胞儀中用來做微細胞核的辨識與計量(Grawe et al.,1993),利用acridine orange來做 ultra-vital染色的技術由Hayashi等人提出(1990),用來分析老鼠血球細胞的微細胞核。在誘導有機體突變物質的試驗協定中,通常用的是老鼠(Manna,1991)。在鼠類身上的紅血球微核率已被報導過(Heddle et al.,1983,Zaickina and Ganassi,1984)。用來偵測人類微細胞核的試驗和用來偵測嚙齒類動物微細胞核的標準試驗差異很小,而偵測人類微細胞核的試驗已被用來研究染色體損傷的高危險群(Jensen and Hüttel,1976;Jensen and Nyfors,1979);(Mädki-Paakkanen,1987;Nordic study Group on the Health Risk of the Chromosome Damage,1990)Nordenson等人(1988)報導了400KV電廠員工其淋巴球的染色體影響。相對於控制組,暴露組顯現了在染色體異常以及微細胞核的增加。No increase was found in the frequency of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本研究主要在運用微細胞核試驗在紅血球分析上,以標出Skrunda電磁輻射區內牧牛的染色體損傷,之所以選用牧牛,原因為牧牛和人類接受的電磁輻射是一樣的。研究方法:動物血液樣本的取得,一組來自Skrunda雷達站附近農場的67隻拉脫維亞棕母牛,另一組來自100隻控制區內的牧牛。控制區選擇的是與暴露區條件相近但只有電磁輻射因素不同。所有動物都沒有病毒感染,前三個月都沒有接觸疫苗或藥物。這些動物居住在牧場至少2年。血液樣品採集,玻片標本製備以及染色血液樣本藉由v.jugularis穿刺取得,再儲存在無防腐劑的肝磷脂中。血液抹在乾淨載玻片上,以96%乙醇5分鐘固定、風乾,在1N HCl溶液中,60℃水浴8分鐘進行水解反應,然後染成洋紅色,染色法為簡易式Schiff法(Horobin and Kevill-Davies,1971),在酸性的酒精溶液中進行30分鐘,未反應的染色劑浸在水中去除。顯微鏡分析 標本做編號後隨機觀察,玻片先以×100的倍率挑選出品質適當的,初步發現每隻動物觀看1000個細胞的數量過少,所找到微細胞核紅血球很稀少,觀看2000個則具有統計意義。所以每隻動物以×1000的倍率觀看2000個細胞。統計方法Kolmogorov-Smirnov雙樣本試驗做為統計評估的方法。結果:在顯微鏡下,紅血球中的微細胞核形狀呈圓形,顏色為明顯紅色,由於只有微細胞核有顏色,其他的紅血球則沒有顏色,所以微細胞核很容易看出。微核率的分布曲線如圖1,呈非對稱分布,在暴露組中,49%牛隻沒有微細胞核紅血球。在含有微細胞核紅血球的牛隻中,6%的微核率偏高。相對的,控制組中,78%牛隻沒有微細胞核紅血球,其紅血球的微核率都沒有偏高的現象。(表1)微核率的平均值很低,暴露組為千分之0.6,控制組為千分之0.1。然而,在統計上是具有明顯差異的(P<0.01)(P=0.29>D0.01=0.26)討論:Ecoepizoological方法比較適合用來評估,因為污染除外的因素可以標準化。舉例來說,牲口的條件經過控制,這些條件包括標準化飲食、圍籬、放牧、低度壓力。監測農場動物染色體異常的方式,適用於評估可能暴露了基因毒性的家畜狀態,例如:Rubes等人(1992)。進行了農場動物的細胞遺傳學檢驗,對象是不同污染程度區域內的牛、馬、豬。得到的結果具有統計意義的差異,儘管動物樣本的數量不多。電磁輻射的效應預期來說是比較弱的,染色體異常的研究會是昂貴而耗時的,因此,微細胞核試驗對本研究來說較為適合採用。簡易式的Schiff方法,成功地運用在本研究中。這方法由Horobin and Kevill-Davies(1971)引進DNA之染色技術中,就筆者所知,則尚未用來標記紅血球中的微細胞核。這個方法是更簡單而且更能精確計量的方法。具有許多微細胞核的乳牛表示存在環境所造成的基因損傷或異常造血。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染色體異常的分析可以釐清異常的原因及形式,在捕捉時牛脾臟的角色與紅血球微核破壞的關係還有待釐清。

八、射頻/微波暴露之下,雷達技術員與癌症:癌症哨符標記的關聯性(摘要)Int J Occup Environ Health. 2000 Jul-Sep;6(3):187-93.Cancer in Radar Technicians Exposed to RF/Microwave Radiation: Sentinel Episodes. Richter E, Berman T, Ben-Michael E, Laster R, Westin JB

操作雷達技術人員有較高癌症罹患率,在25位癌症患者中有一位得到六種癌症。暴露族群為25-37年操作年。發現操作期限越長罹患率越高。建議操作暴露量不要超過10-100 微瓦/cm2有關射頻/微波暴露(RF/MW)引發的健康危害,一直存在著許多爭議,本篇則報導了暴露與影響的關係,對象是哨符病患與他們的同仁,也是大量暴露射頻/微波輻射的技術人員。有關哨符癌症病患的暴露量資料是透過訪問醫療紀錄、技術來源得來的,其中一位病患,屬於25位員工之一員,帶有六種腫瘤。筆者評估了員工族群罹癌的危險性,也評估了更多數量的自我通報案例其潛伏期,指標病患,得了眼睛黑素瘤、睪丸癌、鼻咽癌、非霍金氏淋巴瘤(惡性淋巴腫瘤)以及乳癌,年齡則屬於20-37歲的族群。與工作條件相關的資訊顯示:長期暴露於高劑量的射頻/微波輻射會增加整個身體的危害。有許多不同種類的腫瘤。指標病患的潛伏期較短,自我通報病患的潛伏期較長。本篇研究發現:長期暴露於高劑量的射頻/微波輻射,而欠缺嚴密防護的情況下,癌症發生的機率較高、暴露劑量較高則潛伏期會較短,根據劑量與效應的關係,藉由線性模型所推算出來的數字,應避免暴露的劑量介於10-100μW/cm2的範圍。(原文完整檔案及圖表請另行下載)

Friday, December 12, 2008

美國電磁輻射最新研究報告結論摘要

Posted: 11 Dec 2008 12:37 AM CST

翻譯:鄭美莉
取自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

˙現存的ICNIRP和FCC標準,針對極低頻電磁輻射(ELF)和射頻電磁輻射(RF)在公共場所以及職場暴露量所設的限定值,對公眾健康的保護效果是不足夠的。

˙建議應提出關於極低頻電磁輻射和射頻電磁輻射慢性影響以生物學為基礎的暴露量標準。這種暴露量遠低於現行國際標準出現的影響,目前已受到廣泛的報導。

˙以生物學為基礎的暴露量標準,意義在於保護人體免於遭受慢性的極低頻電磁輻射(ELF)和射頻電磁輻射造成的明顯影響。

˙需要利用研究來對極低頻電磁輻射採取調節規範的行動,來對射頻電磁輻射採取實質的預防性行動,以適當地避免人體遭受電磁輻射暴露慢性的風險。

˙以生物學為基礎的暴露量標準應反映出現今的生物效應與健康效應的相關科學知識,應該根據預警原則(EEA,2001)所定出的預防性行動為基礎採用新的暴露量標準。

˙對於足以影響人體器官之正常生物功能的極低頻電磁輻射和射頻電磁輻射暴露量,以生物學為基礎的暴露量標準應該具有保護性的效果,這種標準不應只考慮熱能吸收效應或者組織受熱效應。這種標準應該對慢性電磁輻射暴露反應具有保護性的效果。

˙現存的標準是以熱效應為基礎,並未提供非熱能效應(或低強度)的資訊,然而,非熱能效應已有廣泛的報導指出會引發生物效應,其中有些生物效應很可能伴隨著長期的電磁輻射暴露而引發負面健康影響。

˙生物學的影響包括潛在的負面健康影響和體內平衡損失。

˙以生物學為基礎的暴露標準需要能夠避免正常人體過程發生中斷。曾有報導過的影響有:DNA損傷(和人體基因完整性直接相關的基因毒性)、細胞通訊、細胞新陳代謝與修補、癌症;癌症與神經疾病的預防之影響也有相關報導,有神經相關的影響之報導包括睡眠損害、認知功能和記憶力、沮喪、、心臟的影響、血腦障壁病理異常、正常免疫功能、生殖力、再生能力的損害。

˙電磁輻射的頻率、強度、暴露持續期間、暴露次數會影響反應,而且這些因素會交互作用產生不同的效應。此外,為了了解電磁輻射暴露的生物學效果,有必要明瞭這些效應是否具有累積性,是否產生互補反應,以及何時會破壞體內平衡。

˙解釋基因毒性(DNA損傷)的可能生物學機制已經廣為人知(經由自由基的氧化損害),雖然這種機制尚未得到驗證,然而,要認定審慎的公眾健康政策並不需要滿足機制驗證的先決條件,要重新設定負面健康影響的建議上限時,即便建議值是低於現存的IEEE和ICNIRP標準,也不需要等到機制驗證之完成。

˙在2007年的SCENIHR報導聲稱”關於乳癌和心血管疾病,近來的研究指出與電磁輻射的關連性不大”,在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於極低頻電磁輻射的健康標準專題論文聲稱”證據並不支持極低頻電磁輻射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具有相關聯性”,”乳癌的相關證據足以認定為否定的,其他疾病之相關證據則被判定為不適當的”。這些結論都不能被IARC視為支持的論據,使得IARC不將電磁輻射歸類為第四類(非致癌物的歸類),因此,不論是哪個組織,否定電磁輻射作為乳癌或心血管疾病潛在危險因子的可能性都是不成熟的作為。

˙作為採取行動的參考標準應該具有預警作用;採取行動的時機不應延宕至電磁輻射的危害性得到最後驗證、得到因果關係的證據之後的時刻。

˙由於新的無線科技,非自願性的射頻、極低頻調變電磁輻射輻射有上升的趨勢,這種趨勢帶來大眾的疑慮。針對射頻和極低頻電磁輻射,即便暴露劑量是熱效應標準值所容許的,大眾的抗拒仍然有散佈的現象。

˙關於無線科技的可能風險,由於預警及關注不適切,導致某些科技受到採用,這些科技的負面健康效應卻是未知的。

˙政府不應繼續執行ICNIRP或IEEE的電磁輻射標準,聲稱其可作為安全標準,考慮放寬標準的政府,在得到相關科學證據之衡量之後,應該拒絕放寬的提案;應該將現存的安全標準與政府肩負的健康維護責任脫鉤。

第五部份 以蛋白體學為基礎的基因毒性

˙電磁輻射可以改變特定細胞的基因和蛋白質表現,即便強度是低於ICNIRP建議值的。

˙基因/蛋白質改變的生物效應尚未釐清,需要進一步探討。

˙電磁輻射研究族群應該對正面與負面的報導投入一樣多的關注。不論發現是肯定或是否定,都應該要求再現性與再驗證。

˙ELF的相關研究無法被IEEE和WHO的資料庫完全涵蓋(WHO在14筆中佔了6筆;IEEE在16筆中只佔了0筆);RF的相關研究則大部份涵蓋(16筆佔14筆)

第六部份 基因毒性(RF和ELF導致的DNA損傷)

˙基因毒性會導致細胞功能、癌症、細胞死亡的改變,吾人可以做出結論:某種條件之下的RF電磁輻射暴露是具有基因毒性的,可取得之數據主要是套用在手機電磁輻射暴露。有一則報導指出:基地台附近和RF發射塔附近的RF電磁輻射暴露量具有基因毒性而且會造成DNA損傷(Phillips etal,1998)。

˙RF被視為具有基因毒性(造成DNA損傷),在28則有關射頻電磁輻射與DNA損傷的研究中,有14筆研究的報導是有影響效果(佔50%),有14筆研究的報導是沒有明顯的影響效果(佔50%),在29則有關射頻與微核率的研究中,有16筆研究的報導是有影響效果(佔55%),有13筆研究的報導是沒有明顯的影響效果(佔45%),在21則關於射頻電磁輻射造成的染色體與基因損傷的研究,有13筆研究的報導是有影響效果(佔62%),有8筆研究的報導是沒有明顯的影響(佔38%)。

˙在使用手機的期間,一部份的腦部組織暴露高強度的電磁輻射(SAR峰值為4~8W/kg)。某些研究報導在低於4W/kg時發生DNA損傷。

˙由於單一細胞的關鍵基因變異就足以導致癌細胞產生,而1克的組織包含數以百萬計的細胞,因此很難想像為何IEEE所訂的SAR標準會把1克的組織作平均改成10克的組織作平均。

˙電磁輻射的頻率、強度、暴露時間、暴露次數會影響反應,而且這些因素會起作用產生不同的效應。為了了解電磁輻射暴露的生物學效果,必須明瞭這些效應否具有累積性、是否產生互補反應,以及體內平衡何時會被破壞。研究中所選用的細胞或組織類型會影響最後的結果。

˙極低頻電磁輻射(ELF)已有證明顯示其具有基因毒性,會造成DNA損傷。在41則相關研究中,27筆研究報導有DNA損傷(佔66%),14筆研究報導沒有明顯影響(佔44%)。

第7部分:壓力反應

˙關於壓力蛋白質的科學研究證明:大眾沒有受到保護以避免電磁輻射的潛在傷害,電磁輻射既包括電力頻段(ELF)也包括射頻(RF)。

˙細胞會對電磁輻射起反應,透過產生壓力蛋白質(熱衰蛋白質或稱hsp)的方式。

˙ELF和RF與DNA之間的直接交互作用已經有文獻報導,這兩種電磁輻射都會促進壓力蛋白質的生成。

˙ELF和RF引發的生物化學途徑是相同的,這種途徑屬於非熱效應。

˙許多生物系統會被電磁輻射影響(ELF和RF都會觸發壓力蛋白質)

˙許多頻段具有引發的效果。電磁輻射強度與經歷時間的起始值都非常小。

˙極低能量的分子機制可能關聯至疾病(例如,對電子轉移速率的影響會牽扯至氧化損傷,DNA激發會牽扯到異常生物生成反應)。細胞會對具有潛在危害的電磁輻射起反應。

˙許多研究路線把焦點放在DNA電子轉移的改變上,將這些改變視為可能的機制,係導因於ELF和RF的非熱效應。

˙對一種電磁輻射會起反應的生物學反應(產生壓力蛋白質),也會對其他頻段的電磁輻射起反應。

˙ELF和RF與DNA之間的直接交互作用已經有文獻報導,這兩種電磁輻射都會引發壓力蛋白質生成。

˙在生物系統中,觸發壓力的起始值其ELF的數量級為0.5~1.0μT。

˙DNA損傷(例如DNA股斷裂),是一種癌症發生的原因,發生時的ELF和RF強度是低於安全標準的,而且,不同頻段的電磁輻射的累積效應現在並沒有相關保護來避免。

˙電磁輻射安全標準值的科學基礎有瑕疵:ELF和RF的吸收速率(SAR)差別很大,但考慮的生物學機制卻是同一種。要啟動DNA生成壓力蛋白質(壓力反應),考慮ELF的非熱效應的SAR數值,比起相同過程經由RF熱效應動所需的起始值,前者的數值只有後者的兆分之一。

˙需要一種生物學標準來取代熱效應的標準,並用來避免整個電磁輻射頻段的累積效應。

˙以壓力蛋白質的研究為基礎,吸收速率(SAR)並不是適當的劑量衡量標準,不應該拿來做為衡量的標準,因為SAR值只針對熱效應。


第8部分 免疫功能的影響


˙人體研究和動物研究都有報導:環境電磁輻射暴露會伴隨大幅的免疫變化,這種暴露強度相當於日常的無線科技電磁輻射強度。

˙電磁輻射可激發生理變化,這種變化是量測得到的(例如肥胖細胞mast cells增加),而且是過敏和炎症的基礎指標。

˙長期暴露這類增加過敏和炎症反應的因子,可能會對健康有害。

˙長期遭受電磁輻射刺激,可能導致免疫功能異常、慢性過敏反應、炎症反應、健康不佳。這是未來研究的重點領域。

˙特定有關現代設備或電磁輻射暴露因子的研究報導: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現象;免疫細胞的型態變化;電磁輻射敏感症身上表面皮膚層的肥胖細胞顯著增加、肥胖細胞粗糙化、肥胖細胞增大;對於非熱效應程度的電磁輻射敏感的炎症生物標記出現;淋巴球活動力改變;NK細胞數量減少;T-淋巴球細胞數量減少;懷孕負面影響、免疫功能抑制或損傷;炎症反應,造成細胞、組織、器官損傷。

˙電力敏感症的個體在美國、瑞士、瑞典、德國、丹麥和其他國家都有過報導。估計佔人口比例為3-10%,而且健康有惡化的現象,甚至導致失業和喪失生產力。

˙WHO和IEEE的文章沒有涵蓋本報告所引用的全部文章,導致在WHO的極低頻電磁輻射健康標準專題論文之中忽略了某些證據,在新的IEEE C95.1射頻電磁輻射暴露限值(2006年4月版)也有忽略證據的問題。

˙目前針對電磁輻射訂定的國際標準安全數值,不具有充足的保護效果。如果以免疫功能的研究為基礎來看的話,需要新的、以生態學為基礎的標準,這種標準應考慮目前發表的科學文獻所呈現出來,有關低強度效應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第9部分 神經學和行為表現的影響

˙神經系統生理和認知功能的影響已經建立了完整的架構。

˙有關EEG和腦誘發電位的研究,人體暴露手機電磁輻射會顯現肯定的效應(亦即這樣的暴露劑量足以改變腦波活動),即使以傳統觀念和安全標準來看,這種劑量預期不會有影響。

˙手機所發出的電磁輻射影響腦中的電訊活動,這方面是存在某些疑慮的。

˙這些神經電生理變化的後果難以預期,關於電生理變化的研究也指出這些影響和個體在電磁輻射暴露之下的心智負荷有關,例如當時個體進行的任務之複雜性。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研究都是短期的暴露實驗,然而,手機的使用情形對腦部而言,屬於長期持續性的。
˙在大部分的行為表現研究中,在RF電磁輻射暴露終止之後仍觀察到影響力,在某些實驗中,試驗是在暴露後幾天做的,這種現象顯示:RF電磁輻射暴露之後,神經系統會有殘留的變化。

˙有很多例子,在SAR低於4W/kg時仍觀察到神經和行為表現的影響。這種情形牴觸了IEEE參考標準的安全假設。

˙在作出”射頻引發的神經影響只會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這種結論時,應該要謹慎,因為眾所皆知,中樞神經系統會受到周邊神經系統活動的影響。

第10部份 腦瘤和聽神經瘤

˙腦瘤和手機使用超過十年的研究,呈現腦瘤和聽神經瘤風險增加的模式。

˙手機使用超過十年,會呈現聽神經瘤和膠質瘤風險增加的模式,在高惡性度膠質瘤特別明顯。暴露的同側風險最高。

第10部份 腦瘤與射頻電磁輻射(RF)—流行病學

只有少數的研究是關於腦瘤與低強度長期RF電磁輻射暴露,這些研究都有方法上的缺陷,欠缺電磁輻射暴露量的定量評估,傾向無關聯偏見的假設,暴露量的等級區分粗糙。

職業相關的研究指出:職場的長期暴露可能與腦瘤風險增加的情形有關。

雖然可歸因的人口比例是低的(很可能低於4%),在美國,每年還是有超過1000則案例是只歸因於職場的RF電磁輻射暴露。由於缺乏環境RF電磁輻射暴露與腦瘤關係的決定性研究,電磁輻射暴露的潛在風險增加之可能性無法預估。

整體而言,證據顯示:在低於目前安全標準的電磁輻射長期暴露之下,仍然帶有增加腦病例的風險。

在IEEE C95.1版本(2006),所回顧的流行病學研究,其不完整的程度,致使整個分析結果欠缺專業。IEEE忽略了與RF連結至癌症的流行病學研究,這樣具瑕疵的分析所得到的結論應該不予考慮。

腦瘤和聽神經瘤--由第10部份得出的額外資料

˙手機的使用增加聽神經瘤的風險,使用手機超過10年的人,聽神經瘤風險增加30%(頭部兩邊都有使用手機)至240%(習慣頭部其中一邊使用手機)。

此資訊來自數則研究,其中Lönn等人(2004),Christensen等人(2004),Schoemaker等人(2005),以及Hardell等人(2006a)所作的聽神經瘤研究中,所給的結果是針對使用期間超過10年的樣本。大致上,勝算比OR由原本1.3,95%信賴區間為0.6-2.8,與使用同一側的樣本其勝算比會增加為2.4,95%信賴區間為1.1-5.3。

˙聽神經瘤與手機使用之間的關聯性,獲得了觀察數據的支持,因為一些研究報導指出:腫瘤通常位於手機使用時電磁輻射較高的anatomical(解剖)區域(Hardell等人2003年的研究)。

˙手機的使用增加腦瘤的風險,使用手機超過10年的人,腦瘤風險增加20%(頭部兩邊都有使用手機)至200%(習慣頭部其中一邊使用手機)。此資訊來自數則研究。以膠質瘤而言,勝算比OR=1.2[95%信賴區間0.8-1.9](Lönn等人2005年,Christensen等人2005年,Hepworth等人2006年,Schüz等人2006年,Hardell等人2006b的研究,Lahkola等人2007年的研究),以同一側使用者而言,勝算比OR=2.0[95%信賴區間1.2-3.4](Lönn等人2005年的研究,Hepworth等人2006年的研究,Hardel等人2006b的研究,Lahkola等人2007年的研究)

˙無線電話的使用也與聽神經瘤和腦瘤風險增加有關。(Hardell等人2006a,b)

˙無線電話的使用增加聽神經瘤的風險,使用無線電話超過10年的人,聽神經瘤風險增加310%(習慣頭部其中一側使用),出自於Hardell等人2006b的研究。

˙無線電話的使用增加惡性膠質瘤的風險,使用無線電話超過10年的人,惡性膠質瘤風險增加220%(頭部兩側都有使用)至470%(習慣頭部其中一側使用),這裡的數據出自於Hardell等人2006b的研究。

˙無線電話的使用增加低惡性膠質瘤的風險,使用無線電話超過10年的人,低惡性度膠質瘤風險增加60%(頭部兩側都有使用)至320%(習慣頭部其中一側使用),這裡的數據來自Hardell等人2006b的研究。

˙目前,手機和無線電話使用時的微波暴露標準,在考慮過長期腦瘤風險的相關研究報導之後,目前的標準並不安全。

第11部分 白血病

證據指出:兒童白血病與早期或懷孕期的電力頻段電磁輻射有關。

只有考慮平均的低頻電磁輻射時,人口統計的風險等級為低度到中度,然而,其他度量方式有可能更能突顯出與兒童白血病的關聯性。

假設低頻電磁輻射強度為3-4毫高斯(0.3-0.4微特斯拉),牽涉的人口統計數字比率為1-4%(Kheifets等人,2007);2-4%(Greeland & Kheifets,2006);3.3%(Greenland,2001),但如果採用的低頻電磁輻射度量方式不是平均值(平均磁通量密度,以高斯或特斯拉為單位),牽涉的比率可能會更高。有可能80%的兒童白血病是由ELF電磁輻射引起的。

除了白血病,其他的兒童癌症並沒有詳細的研究足以對風險性作出結論。

IEEE的標準著眼在防護短期而立即的效應,至於長期的效應,例如癌症,引發的劑量係低於現行標準好幾個數量級。

需要採取措施來確保電力傳輸線發出的電磁輻射平均強度低於1毫高斯(0.1微特斯拉);需要採取預警措施來降低電磁輻射暴露量。

第12部分

˙長期暴露於ELF磁場,有強力的流行病學證據顯示會是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

˙有新的證據顯示:(1)大量的乙型澱粉蛋白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2)中等到高等強度的磁場會增加週邊的乙型澱粉樣蛋白

腦中大量的乙型澱粉樣蛋白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而中等到高等強度的磁場暴露至腦細胞可能會增加這些細胞乙型澱粉樣蛋白的製造。

˙有相當的試管試驗和動物樣本的證據顯示:褪黑激素會防護阿茲海默症,因此,很有可能,低量的褪黑激素代表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

˙研究的結果尚不足以決定是否射頻電磁輻射的磁場係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

˙一些電磁輻射的研究顯示出降低褪黑激素的現象。有足夠的證據來自於試管試驗和動物研究,來自於人體生物標記研究,來自於職場和夜間照明研究,與一則尿液樣本的縱向研究,這些研究歸納出:高劑量的磁場暴露可能是乳癌的風險因子。

˙來自案例控制研究的結果,有相當強力的證據顯示:長期在職場上高劑量的ELF磁場暴露(>10毫高斯,即1微斯特拉)是乳癌的風險因子。

˙服裝縫紉是其中一種高劑量磁場暴露的職業,磁場強度通常超過10毫高斯(1微斯特拉)而且時間達到工作天的相當比例。他們患阿滋海默症和女性乳癌的風險較高。此職業在未來的研究中值得注意。

˙RF電磁輻射磁場與乳癌的研究並未排除ELF磁場,所以目前無法評估只有RF電磁輻射磁場對乳癌的影響。
第13部分 褪黑激素—細胞和動物研究

˙電力頻率電磁輻射(ELF)與乳癌之間的關係,受到科學文章的強力支持,支持的論據來自細胞與動物研究,這些文章是一群互相驗證的科學論文。

˙環境中的ELF,負向地影響褪黑激素和雌激素的調節,影響人類乳癌細胞。

這種ELF強度為6-12毫高斯(0.6-1.2微特斯拉)。20年來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導:住家和職場的ELF會增加男性和女性乳癌的風險。動物的研究報導:乳房腫瘤尺寸和發生率與ELF暴露有關。

˙ELF的限定值應該修訂,以反應乳癌風險上升的現象,因為相關的環境ELF值可能只有2或3毫高斯(0.2-0.3微特斯拉),可以確定的是低於4毫高斯(0.4微特斯拉)

第14部分 訊號調變效應

˙有科學證據顯示:有些調變電場(脈衝式或反覆式訊號)具有生物激發性,會增加其對健康之影響的機率,如果這種調變電場是長期的暴露的話,即使暴露量很低,仍會增加。

˙調變訊號會干擾正常、非線性生物過程。

˙在公眾安全標準中,調變應列入考慮作為基本因子。但目前調變甚至不是可歸因的因子。

˙為了更適切地評估調變射頻(載波)電磁輻射的生物與健康影響,研究調變訊號的效應(低頻電磁輻射或是低頻調變RF)也是很基本的。

˙目前的標準忽略了調變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因此在防護公眾免於長期暴露低頻調變RF訊號的電磁輻射方面這種標準是不適合的。

˙目前的IEEE和ICNIRP標準不足以保護公眾健康免於長期暴露於調變電磁輻射(特別是脈衝調變與手機使用的調變訊號這類的新科技)

˙有關調變的論文似乎在最近的WHO和IEEE科學回顧中被忽略了。這領域的研究被現今標準的設定主體所忽略,現今標準考慮的是傳統的熱性質之觀念。

˙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哪種調變因子、哪種組合是在低強度情況下具有生物激發性和傷害性,而且可能產生疾病相關的過程以及健康風險;然而,研究不應拖延防護性的行動以支持公眾健康與福祉。

˙如果在新的無線科技發展過程中,訊號是需要經過調變的,那麼,運用現存的科學資訊以避免最有傷害性的參數,並選擇最不會干擾正常生物過程的參數,這樣會是有意義的。

˙目前風險評估委員會的成員需要更為完整,需要增加具有非熱效應生物影響相關研究經驗的科學家。

˙目前實務上將科學研究依人為區分的頻段來分門別類(因而產生共種健康限定值的結果),這種作法應該改變,因為這種方式大大地稀釋淡化了科學的基本結果,刪除了調變訊號的考量;因此在評估過程中降低並扭曲了證據的重要性。

第15部分 低強度電磁輻射在治療方面的運用

˙電磁輻射既是疾病的原因,同時也運用作為疾病的治療(其劑量遠低於現在的公眾暴露標準)

˙電磁輻射廣泛地運用在醫學治療上。

˙治療功效的驗證已展現在許多低強度ELF和RF的內科應用上。

˙在疾病治療上,低於公眾暴露標準的電磁輻射已獲得證實具有功效。

˙未加選擇的電磁輻射暴露是不應建議的,即使其強度只是一般環境值。

˙日常生活中遭受多重電磁輻射暴露源,以及累積暴露多種潛在有害的電磁輻射,這些現象受到忽視—我們甚至還沒有好好的研究這些情形。

第16部分 預警原則

˙預警原則的建立,是為了讓健康維護的公眾政策更為公正,當這方面存在了來自於現今與未來的暴露因子可能有嚴重且不可逆轉的危害,存在了許多不確定性以及科學的疏忽。電磁輻射具有這樣的特徵。

˙來自最知名的危害所帶來的歷史教訓顯示:若能採取預警性質的適切措施來因應早期的警訊,可能就可以避免例如石綿、香菸、多氯聯苯、X光等等所造成的損失。這些教訓和電磁輻射議題是有相關性的。

˙政策制定者需要當心在環境健康科學領域內的系統性偏見,這種偏見是為了不犧牲科學完整性,所產生抵抗發現危害物的偏見。然而,這種偏見會導致民眾健康或環境遭到犧牲。

˙預警原則運用了不同等級的驗證(不同證據力),使降低暴露因子的行動變得公正,其驗證的選擇應考慮犯錯的後果,應考慮作為或不作為的代價;應考慮有牽涉的人的利益;應考慮替代方案是否容易獲得。等待更確切的因果關係證據,或等待行動機制的資訊出現,可能使彌補健康照顧、工作損失、對科學家失去信心的代價變得高昂。

˙需要讓利害關係人加入風險評估的行列,來針對問題選擇適當的驗證與行動,以降低暴露因子的影響。
第17部分 關鍵的科學證據以及公眾健康政策的建議

˙我們負擔不起”事務照舊business-as-usual”的損失,是擬定計畫的時候了,關於新的電力輸送線、新的住宅、新的學校、新的居住空間,當這些環境已證實存在低強度ELF疑慮時。如果社會不盡快針對相關限制作出教育性的決定,則新的無線科技依循”事務照舊”的規劃,要改變風險性將更高、更困難。研究必須繼續進行以定出新的無線科技其RF電磁輻射的強度在什麼範圍是可接受的;但,更多的研究不應耽擱現在的改變的進行,如果這種改變未來是可以節省金錢、拯救生命。

˙需要新的ELF規範限制,如果目前的暴露劑量在兒童白血病研究中發現會增加疾病的風險,則這種ELF限定值應該設定更低。

不再應該建立新的電力輸送線和電力設備來讓民眾處於有ELF疑慮的環境(強度通常是2毫高斯(0.2微特斯拉)甚至更高)。

˙新的ELF限定正在建立與實施,合理的方式為:新的或者是升級的電力輸送線,如果接近住宅區,規劃的限定值為1毫高斯(0.1微特斯拉);其他新的建築限定值為2毫高斯(0.2微特斯拉);針對有小孩或孕婦的居住區,建議限定值也應該是1毫高斯(0.1微特斯拉)。這個建議是基於小孩無法保護自己,而且具有兒童白血病的高風險,這種情形特別需要將1毫高斯(0.1微特斯拉)的限定值擴展到居住區域。這種情形中,建議的措施最好是相關公衛單位提出正式的公眾建議。

˙雖然重新設置所有電氣設備的作法短期而言是不實際的;減少現存系統的暴露量卻需要啟動步驟,特別是小孩待的地方,特別需要鼓勵採取步驟。

˙針對戶外累積的RF暴露量,預警限定值0.1微瓦/平方公分(0.614伏特/平方公尺)應該被採用。這限定值反映目前的RF科學和公眾健康反應,被設定作為民眾居住、工作、就學地方脈衝式RF的限定值是合理的。這種RF暴露量範圍涵蓋全身,可能是手機傳呼機PDA語音和訊息傳輸所用的無線電磁輻射所貢獻的長期暴露量。某些研究以及許多未發表的報導的有害數值比這數值還低;然而,這樣可以避免一些最不相稱的負擔。雖然,這RF目標值不能排除未來WI-FI的加入,筆者還是建議有線的替代方案取代WI-FI,特別是在學校和圖書館內,讓小孩不會遭受越來越多的RF電磁輻射暴露,直到更為了解其對健康的效應。這樣的建議應該視為暫時的預警限定值,目標是引導防護的行動;未來需要更保守的限定值。

˙針對ELF(50Hz和60Hz的電力頻率),新的公眾安全限定值須要被建立與實施。ELF設定值,應設成比研究得出會增加兒童白血病風險的數值還要低,額外加入安全係數。

˙需要提供電子設施的指導以降低新的電力輸送線、配電站的ELF暴露量。需要鼓勵去降低現存超過1毫高斯(0.1微特斯拉)之ELF輻射源,特別是有小孩、孕婦、可能懷孕者的地方。

˙針對ELF和RF的措施和監控,應該由設施地點(電力輸送線、家電)來提供,應該由雇主(職場ELF和RF)來提供。凡事要求相關資訊的人,應該能夠得到研究的完整結果。

˙國際健康組織單位應該發表公眾健康建議,以ELF和RF暴露風險較高的人為對象,風險關於的是癌症/神經劣化疾病,記憶力/學習力/免疫力/壓力反應。這些建議應該指明住處的暴露以及職場的暴露。

˙應該透過公眾可以接觸到的交流中心來建立並散佈可靠且公正的資訊。

˙在花費是公眾負擔得起的情況下,有關科學的、公眾健康的、政策方案的資訊應該提供獨立檢討。研究文章和審慎的避免策略應該以多種語言流通。

˙手機和其他無線裝置應該設計成只能以免持聽筒模式或簡訊模式運作。

˙針對18歲以下之青少年銷售和廣告的手機和其他無線裝置,應該設定條件限制。

˙全部的國家都應繼續提供有線電話服務,應該勸阻淘汰的行動,包括公共場所的付費式電話。

˙無線裝置的製造廠商應該在包裝上標註SAR資訊和警告標語(不可隱藏在包裝內)。發射高RF電波的無線裝置,應該為使用者提供警告:可能對記憶力、學習力、認知功能、睡眠中斷、失眠、情緒失常、平衡感、頭痛、疲勞、耳鳴、免疫功能有負面影響,可能有其他使用的不良症候群。

˙在手機、PDA、其他無線裝置上的警告標語,應該警告使用者:電池替換包會有高ELF產生,應該以標語列出減少暴露量的措施(通話時勿接近身體;使用耳機或免持聽筒模式)。

˙需要對大眾揭露所有無線天線站的位置和運作特徵,揭露的方式要能讓大眾輕易取得,讓大眾知道在哪裡住、哪裡購物、哪裡工作、哪裡就學可做選擇。這種資訊強制包括RF/微波累積暴露量,其計算基礎是根據FCC OET第65號公告(或是等效的計算基礎),當發射的功率密度是0.1微瓦/平方公分或者0.614伏特/公尺時,往外增加50呎,計算地面高度和兩層樓高度的暴露量。提供大眾的標記應針對所有地點作許可的評估,應保持更新。負責許可和監控無線站的單位應該要求申請者指明無線設施的位置。

˙應該在民眾聚集的地方建立無手機、無WI-FI的公共區域,這樣可以達到合理的安全保護;這種地方包括:機場、購物商場、醫院、圖書館、診療站、療養院、居住輔助設施、戲院、餐廳、公園等等。

˙健康部門和學校教育機關應勸阻手機電塔接近學校(1000公尺內),需要延後新的WLAN設在教室中、幼稚園、日間照護設施;應該移除或暫停現存的無線設施,或提供不願意小孩暴露電磁輻射的家庭可以選擇無RF電磁輻射的教室。

原文報告下載網址:http://www.bioinitiative.org/report/index.htm

Saturday, December 6, 2008

Memorandum to Health Minister Datuk Liow Tiong Lai





Memorandum to Health Minister Datuk Liow Tiong Lai

We hereby to appeal to Health Minister to instruct its Ministry to conduct studies on Wi-Fi and WiMax and other wireless technologies that had create controversies on the adverse health effect.

We do not agree on the wireless@penang and WiMax@penang wireless projects launched recently by Penang State Governmnet that blanketing the Penang with 24 hours radiofrequecny exposure.

Amples scientific studies and Statements by other Governments on the Wi-Fi and WiMax including German Goverment at its Parliament meeting advice citizens avoid using Wi-Fi.Even the Health Ministry of Salzburg(Austria)had advise all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to discourage use of Wi-Fi.There are universities adopted no Wi-Fi policies in Canada including Lakehead University and Ontario University.

As the citizen greatly concern with healthy living environment,we do not agree Penang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wireless technologies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ecautionary Approach recommended by WHO and adopted by EEA(European Environmental Agency).

Since the wireless technologies had raised the health concerns,a highly responsible Government should adopted peoples` safety first approach rather to make peoples a guinea pig on the new technologies.

At the same times,we appeal to Health Ministry to recommend to the Cabinet to avoid installing Mobile Phone Telco Towers at or nearer to housing areas,schools,hospitals and other sensitive areas whereby peoples use to rest and childrens playing around.

Amples studies had shown that telco towers that erected on the populated areas especially at housing areas had brought the adverse helalth effects on the populations.Studies had also shown even up to distance of 400 meters away,telco towers had the negative side effect on the population.

We request the Health Ministry to advice Penang Government to adopt the WHO precautionary approach to avoid blanketing the whole Penang with Wi-Fi and WiMax under the its wireless projects especially the housing areas,schools,hospitals,public libraries,peoples park etc.whereby peoples use to rest/recreational purposes/use for studies.

反對無線網絡簽名運動首站直擊丹絨武雅

文取自星洲日報─大北馬

(檳城)對"無線檳州"計劃持有不同看法的"反對無線檳城運動組織",昨日(2日)上午直擊丹絨武雅區展開第一場聯署簽名運動,要求州政府重新檢討"無線檳州計劃"。

不過,反對無線檳城運動組織的發言人溫秀枝受到記者詢問時,強調他們並非針對丹絨武雅區州議員鄭雨週的"飄忽不定"言論,故意選擇在丹絨武雅巴剎展開聯署簽名運動。

"我是丹絨武雅地區的居民,而協助簽名運動的很多成員也居住在丹絨武雅一帶。我們絕對不是針對鄭雨週的言論。如果州政府一意孤行(完成無線檳州計劃),我個人也不會在大選中以手中的選票來否決州政府的決定。"

鄭雨週上個月中在檳州立法議會會議上發表反對無線網絡,過後又收回言論。

丹絨武雅最先落實地區
溫秀枝表示簽名運動先從將丹絨武雅做起,並展開漸次的教育活動,提高區內人民對無線電磁波潛在的威脅與防範知識,關注一旦全檳被無線電磁波籠罩後,可能會帶來的危害。

"丹絨武雅將成為無線檳州計劃其中一個最先落實的地區,所有住宅區及學校將籠罩在電磁污染(electrosmog)下,令簽名運動刻不容緩,要求政府重視區內人民的意願,重新檢討有關計劃,放棄把無線網絡引入丹絨武雅的住宅區、學校等。"

溫秀枝指出,反對無線檳城運動組織不久前在州立法議會提呈給州議員的資料,皆屬於有公信力的報告,包括德國政府的2007年國會報告、歐盟國會重視的BioInitiative國際電磁波風險評估報告、奧地利薩斯堡地方政府衛生部致給境內學校的公函,以及由瑞士政府衛生部資助的研究報告等。這些報告皆針對無線科技提出警告、建議人民警惕及遠離。

首長應重視民聲
"從這些可信賴及權威性的報告中,我們堅持認為,不能漠視無線科技對人民健康帶來的長遠性危害,人民不該成為這種不安全科技下的白老鼠,尤其是州政府有責任保護人民的健康,不能以經濟利益為主要考量,輕率引進無線網絡,把人民的健康當作賭注。"

她強調反對無線檳城運動組織不是反對州政府的無線上網計劃,但多國的研究報告顯示無線區域網絡產生的電磁波會傷害人體,州政府和首席部長林冠英應該重視人民的心聲。

******
無線區域網絡暫停安裝
反對無線檳城運動組織與"檳城人民環保健康覺醒小組",以及"檳州人民反對電訊塔影響健康運動聯盟",先後發表聲明反對無線檳州(Wireless@Penang)計劃後,州政府已經暫時擱置無線檳州計劃,以獲取更多與無線網絡電磁波相關的正面和負面報告。

上述3個組織除了反對無線區域網絡,也一樣反對原訂本月中啟用的WiMAX高速無線網絡。儘管目前仍無確鑿的證據顯示無線網絡電磁波會傷害人體,但兩個組織的成員皆認為無線區域網絡的電磁波會影響健康。

負責架設無線檳州計劃無線網絡的主要機構立通國際(REDTone)發言人受詢時向《大北馬》透露,立通國際已經暫停在原訂的地點推展或安裝無線區域網絡(WiFi),直到獲得州政府的通知才決定下一步行動。

WiMAX網絡供應商P1的發言人則表示大馬多媒體及通訊委員會的官員曾於今年7月舉行測試工作,證實了WiMAX發出的電磁波,低於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制定的標準。

P1推出的"WiMAX@Penang"計劃是屬於遠程高速寬頻網絡,P1預料可於2009年杪,覆蓋檳州的70%範圍。每一個WiMAX的轉駁點無線訊號延伸至少30公里,能支援更高階的流動性,讓使用者不必定點使用無線網絡。

******
黃泉安:保持高度透明度
公佈裝無線網絡地點
檳州政府絕對會公佈已經或即將裝置無線網絡的地點,讓人們可以前往有關地點連接互聯網。

無線檳州計劃協調人黃泉安國會議員受詢時告訴《大北馬》州政府在處理無線檳州事項上,會保持高度的透明度,包括公佈在無線檳州計劃下裝置的免費無線網絡地點。

記者詢問這些裝置的地點是否包括住宅區、學校、公園時,他沒有正面回答問題,只強調州政府一定會保持高透明度。

他也表示無線檳州計劃應該會如期落實,州政府已經排除了先前面臨的一些阻力。

由於目前人在香港公幹的黃泉安通過手機簡訊答覆記者的問題時,透露政府會列出無線網絡的地點,言下之意是否表示無線檳州不會像當初推出時,林冠英所聲稱的"涵蓋整個檳州"呢?

******
要求州政府研究適合地點
反對無線檳城運動組織等要求州政府重新檢討無線檳州計劃,卻無法提供具體的建議讓州政府決定適合安裝的地點。

溫秀枝(左)和組織協調人蔡昌衛(右)等人雖反對州政府在住宅區等架設無線網絡,但他們接受記者詢及適合安裝的地點,無法提供有具體的地點。

他們強調州政府擁有充足的資源,加上目前很多新計劃屬於住宅和商業的混合區,他們要求州政府去研究適合的地點。

蔡昌衛表示自己也不知道適合安裝的地點,但相信州政府有這個智慧和能力。

******
嘉聶森支持無線檳州計劃
丹絨武雅巴剎的花販嘉聶森(右)不是無線網絡使用者,但他支持州政府有意實行的無線檳州計劃。

一名志願人員李翠華向嘉聶森解釋時使用"超級電子輻射"(mega electronic radition)字眼,陳述無線網絡電磁波會影響健康,也不適合裝置在很多地方。

不過,李翠華費盡唇舌後,嘉聶森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拒絕加入簽名的行列,並堅信州政府,尤其"科技通"黃泉安實行無線檳州計劃時,肯定不會把人民的健康利益當作賭注。

當李翠華一再強調簽名運動只是拒絕在住宅區、公園和學校裝置無線網絡,並非反對無線上網計劃時,嘉聶森反問:"難道要把無線網絡的收發點要裝置在遠離人群的升旗山上才算安全嗎?"

Tuesday, December 2, 2008

反對全檳無線上網計劃風波 讓政府聽見更大聲音



反對全檳無線上網計劃風波
讓政府聽見更大聲音
反對組織收集2000簽名

反全檳無線上網人士拉橫幅,向州政府傳達意願。

(檳城2日訊)反全檳無線上網計劃組織展開更積極的行動,準備收集2000個簽名,讓政府聽見更大的反對聲。但黃泉安說:“全檳無線上網計劃應該會如期落實。”

“不要全檳無線”組織和檳州人民環保健康覺醒小組,今早在丹絨武雅巴剎聯辦“不要全檳無線侵入丹絨武雅”聯署簽名運動,並獲得“檳州人民反對電訊塔影響健康運動聯盟”支持。

這是反全檳無線上網計劃人士在上個月,參與了州政府舉辦的對話會后的進一步積極行動。

“不要全檳無線”組織的協調員蔡昌衛受詢時說,該組織並非反對無線上網設施,而是反對全檳無線。他們認為,住宅區、休閒區和學習區不該有無線電磁波。

難以劃分區域

但由于發展趨勢傾向混合方式,住宅區和商業區多都被設在同區域。那該組織建議的合適無線上網地點該在哪里?

蔡昌衛坦言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並認為州政府才有資源把這些地區劃定出來。

“我們只是義務行事,只是關心大家的健康,主要是提醒州政府,應對這項計劃更加謹慎。”

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的幕僚長黃泉安今早通過手機短訊受詢時表示,全檳無線上網的計劃應該會如期落實。

他指出,州政府也將公布那些被裝上無線波發射器的地點。

“我們也需讓公眾知道,需到那里才找得到無線上網設備。”

黃泉安的說法代表了在WIFI(無線上網)的計劃中,電磁波會隨著遠離發射器而減弱,不能真正做到隨時隨地都能上網的地步,而需在特定範圍內。

黃泉安目前在香港公干,他在短訊中並沒提及WIMAX計劃。

印裔花商踩場
力撐無線上網

一名印裔花商“單鎗匹馬”到反全檳無線上網組織的簽名櫃檯“踩場”,向他們解釋為何他支持州政府。

丹絨武雅巴剎一名印裔花商卡耐森(57歲)一靠近簽名櫃檯,反全檳無線上網者就嘗試向他解釋全檳無線上網計劃的害處,豈知他卻先聲奪人,告訴他們他支持這項計劃的理由。

蔡昌衛和溫秀枝馬上過來“支援”同伴,但卡耐森還滔滔不絕,直到記者把他拉到一旁訪問為止。

坦言不是網民

卡耐森坦言他並非網民,但他相信州政府關心人民,衛生部也沒反對這項計劃。

“如果這邊也不可以放發射器那邊也不以放,那要放在哪里?升旗山上嗎?”

“檳州人民反對電訊塔影響健康運動聯盟”成員李翠華聽聞卡耐森說自己不是網民,就插話問卡耐森知不知道WIFI是什么?也嘗試向他解釋“mega electronic radiation”(超級電子放射線)的意思。

當記者詢問李翠華的名字時,卡耐森趁機溜走,並向記者道謝。


溫秀枝吁首長勿為無線
拿孩子健康做賭注

反全檳無線上網組織在1小時半內收集了約130個簽名。
自然療法醫師溫秀枝說,檳州首長林冠英不該為了向人民表示無線無害,而拿孩子的健康做賭注或開玩笑。

溫秀枝也是“不要全檳無線”組織發言人,她今早發文告表示對林冠英家中也安裝無線感到擔心,她認為首長不該拿本身孩子的健康開玩笑。

貫徹立場

“我們認為首長不該為了向人民表示無線無害,而拿孩子的健康做賭注。再說,全檳無線不同于家中的無線,我們更擔心的是,人民將24小時被籠罩在無線電磁波下。”

她說,檳州政府不該辜負人民對它投以的希望,包括解決人民長期面對的電訊塔帶來的危害投訴。

“他們在野時與人民一起反對電訊塔靠近住宅區及學校等,我們希望林冠英的政府貫徹在野時對電訊塔的立場。

她表示歡迎檳州首長林冠英表明政府將繼續聆聽人民心聲,同時有意展延計劃,卻對州政府執意在兩年內落實全檳無線計劃感到遺憾。


“不要全檳無線”組織參考重點
*2007年,德國政府警告人民盡量避免使用WIFI,因為可能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2007年9月,歐盟勸請人民立即行動減少面對WIFI、手機及電訊塔的電磁曝露,任何延誤將造成健康危機。

*歐洲環境局不排除WIFI致癌可能。

*澳洲醫藥公會勸請以電纜取代WIFI。

*奧地利薩斯堡政府環境健及醫藥主任Gerd Oberfeld醫生形容WIFI對敏感者“危險”,勸請學校限制使用WIFI。

*加拿大湖首大學禁安裝WIFI。

*安大略大學限制使用WIFI。

*英國一項報告顯示WIFI將加速兒童自閉症的症狀。

*美國癌症博士雷久南勸告避免WIFI。

*德國千多位醫生連署要求總理不要發WIMAX執照。

*2006年2月在瑞典,有數十位民眾因裝WIMAX基地台后,緊急被送院急救,瑞典政府已在評估WIMAX的安全性。

*遺傳學家兼英國科學的社會功能研究會(ISIS)主任何美雲說,己經有證據說明一些健康問題和無線電波有關,她要求拆除所有公共場合的WIFI,尤其是學校和大學。

*世界衛生組織也勸告:採取“預防措施”(precautionary approach),防患未然。

檳人拒全檳無線運動‧收集到150人簽名支持

图文取自光明日报
2008-12-02 22:05

(檳城)“不要全檳無線組織”今日(週二,12月2日)在丹絨武雅巴剎展開首站簽名運動,短短一個半小時內即收集到150個居民的支持簽名。不要全檳無線發言人溫秀枝醫師說,由於丹絨武雅將成為全檳無線的其中一個先驅落實計劃地區, 所有住宅區及學校籠罩無線電磁波布雲下(electrosmog) ,因此人民的聯署簽名運動刻不容緩。

這項簽名運動是由不要全檳無線組織及檳州人民環保健康覺醒小組聯合發動,並獲得檳州人民反對電訊塔影響健康運聯盟配合。

也是丹絨武雅居民的溫秀枝認為, 即使不採用無線上網系統,公眾還是可以使用有線上網。她相信將來還會有更多上網的方法, 因此人民不會因為沒有無線上網而面對跟不上資訊的問題。

“我們知道檳州政府愛民,但是政府應該讓人民來決定,即使反對全檳無線的人不多,但即使是弱勢團體, 也有發言的權力。”

她透露,該組織將採取漸次的教育活動,提高區內人民對無線電磁波潛在的健康威脅的防範意識,關注一旦全檳無線,無線電磁波將籠罩全檳可能帶來的傷害。

“我們將通過分發雙語的小冊子,檳城消費人協會多發行的最新一期《消費人前鋒報》中做深度報導,並展開聯署簽名,以提高人民的醒覺,為個人、家人及鄰居等的健康做出實際行動。”

不要全檳無線協調人蔡昌衛說,該組織並不是反對無線上網,而是反對全檳無線,該組織將會分地區在州內各住宅區等展開聯署簽名運動,希望檳州政府重視區內聯署簽名人民的意願,重新檢討全檳無線計劃,勿將住宅區、學校及公園等人民休息、休閒及學習場所劃入無線計劃區內。

光明日報‧2008.12.02

“不要全槟无线入侵丹绒武雅”一小时半150人签名响应

2008/12/03 11:52:10
图文取自南洋商报


(槟城2日讯)“不要全槟无线”组织在丹绒武雅巴刹展开的第一站人民联署签名运动碰钉子!

丹绒武雅居民加尼森被要求支持这项活动时,反问对方“如果每个地区都不适合安装WiFi发射器,届时使用手提电脑的公众要到哪里上网?”

加尼森强调,他支持无线槟州是该计划有利全民,更何况资讯流通是世界趋势;他相信,槟州政府在落实这项计划前有事先进行研究,并考量到人民的健康问题。

他说,如果槟州政府没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下届大选人民便可以拒绝他们。

他还强调,自己并非民联任何一党的党员。

一居民支持无线槟州

周二展开的“不要全槟无线入侵丹绒武雅”人民联署签名运动是由“不要全槟无线”运动组织、“槟州人民环保健康觉醒小组”联合发动,也获得“槟州人民反对电讯塔影响健康运动联盟”支持配合。

一小时半的运动总共收集150个签名响应。

“不要全槟无线”组织发言人温秀枝说,该组织将到各地区展开签名运动,并要求槟州政府不要将全槟无线计划引进住宅区、学校及公园。

“上述3地点是人民休息、休闲及学习的场地,不应受到无线电磁波的笼罩。”

温秀枝也是丹绒武雅的居民,她希望从居住地开始,进行渐序的教育活动,提高区内人民对无线电磁波潜在的健康威胁和防范意识。

“我们将通过分发双语小册子,以及槟城消费人协会最新一期有关“全槟无线”计划的深度报道,来提高人民的醒觉及采取必要的行动。”

据她了解,丹绒武雅是无线槟州其中一个先驱落实计划的地区。

温秀枝说,该组织希望槟州政府尊重人民的选择权,重新检讨这项计划,放弃将无线计划引入区内住宅区及学校等。

希望州政府重新检讨

她说,如果州政府限制地区落实这项计划,她至少还可以搬离无线上网的地区,可是,如果它是覆盖整个槟州及24小时操作,她将无处可逃。

她强调,反对全槟无线不是跟随潮流,而是亲身体验;家中的小孩因为长时间使用无线电话和她联系,导致耳朵疼痛。

“我不知道是否无线电话引起的,但我肯定,在装置前没有出现这种问题。”

她重申不能阻止槟州政府落实无线槟州计划,政府一意孤行的话,她唯有多做垃圾酵素净化环境。

针对志工以“不恰当”方式比如一味向民众灌输无线槟州不好,却没有详细说明为何不好;她表示在展开下一次的签名运动前,小组成员将探讨更适合的方式,包括从教育性下手,让民众真正了解它的危害。

全天候无线电磁波笼罩 乔治市市民健康受威胁

协调员蔡昌卫认为,即使是商业住宅混合区,也不适合引进无线槟州计划。

“尤其是乔治市多数是下铺上居,24小时在无线电磁波笼罩下,将威胁市民的健康安全。”

针对记者建议以全民公投表决人民是赞成还是拒绝这项计划,他认为不可行,主要是槟州还未达到成熟社会的基本条件。

“我们更倾向提出人民的意愿,不过也不是由我们建议应该装置在哪些地区。”

可造成血脑屏障受损

温秀枝说,她对槟州首长林冠英家中安装无线感到担心。

“林冠英不该拿自己孩子的健康开玩笑。”

她认为,林冠英也不该为了向人民表示无线无害,而拿孩子的健康做赌注。

“州政府的全槟无线计划,使人民长期性曝露在无线电线下,并面对致癌高风险,尤其是小孩、孕妇、老人和病人;其中Wifi和WiMax的间歇性脉冲被发现可穿透儿童的软头売,造成血脑屏障受损。”

“不要全槟无线”组织於丹绒武雅巴刹联署签名运动


槟城2日讯)“不要全槟无线”组织希望州政府能基于人民的健康着想,再重新考虑槟州无线上网计划,以及应“透明化”的公布予人民该项计划所带来的利与弊。

温秀枝医师:将在各住宅区 展开联署签名

该组织发言人温秀枝医师指出,该组织将会分地区在州内各住宅区等展开联署签名运动,要求槟州政府不要将全槟无线计划引进住宅区、学校及公园等人民休息、休闲及学习场所。

她是在丹绒武雅巴刹举行的“不要全槟无线侵入丹绒武雅”联署签名运动如是表示。

联署签名运动由“不要全槟无线”运动组织联合“槟州人民环保健康觉醒小组”联合发动,并获得“槟州人民反对电讯塔影响健康运动联盟”及丹绒武雅人民的支持配合。

“由于丹绒武雅将成为全槟无线的其中一个先驱落实计划地区,所有住宅区及学校笼罩无线电磁波布云下(electrosmog),所以联署签名运动刻不容缓。”

她表示,该组织早前于州立法议会会提呈于槟州各州立法议员的资料皆是有公信力的资料,其中包括德国政府在2007年的国会报告,获得欧盟国会重视的BioInitiative国际电磁波风险评估报告。这些报告皆针对无线科技提出警告、建议人民警惕及远离。

“我们希望槟州政府重视,已有大量数据显示微波电磁波有害的报告,包括指出无线电磁造成对染色体的损害、眼睛受伤、白内障、加速肿瘤增生。精子数量减少、对身体造成压力、免疫系统失调、先天性残缺、中央神经系统受影响、改变细胞功能及体内化学和 产生以及行为模式的改变。此外职业上与无线电打交道的员工也与恶性皮肤癌、脑癌、白血病、霍奇金氏淋巴瘤、乳癌、淋巴瘤及其他致人于死的癌症有关。

人民将面对致癌高风险

她也表示,州政府的全槟无线针长期性使人民曝露在无线电波将造成人民面对致癌高风险,尤其伤害小童、孕妇、老人及病人;其中Wi-Fi及WiMax的间歇性脉冲被发现可穿透儿童的软头壳,造成血脑屏障受损等。

她举例本身的经验,就是家里的孩子曾使用家里的无线电话后,感觉耳朵非常疼痛,之后耳朵下面还生了两粒淋巴肿瘤。

“我相信每个计划都有正与反的一面。如果州政府依然执意要实行,我们也没办法阻止,但至少我们希望州政府的是:请听听人民的一些意见!”

Wednesday, November 26, 2008

檳人民關心環保健康醒覺小組:提3訴求 不符民主及貓政府原則


(檳城25日訊)檳州無線上網計劃繼續受到人民的反對,一群民眾成立「檳人民關心環保健康醒覺小組」,向州政府提出3訴求並譴責州政府在處理這計劃上,沒有符合民主及貓政府原則。

該小組認為,要求出示具體的醫學報告以證明無線科技直接致癌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就連醫生在治療癌症患者時,也無法說明病患的病因。

小組成員林秀禎因此表示,該組織將計劃安排曾經受無線電波困擾而健康受影響的病人,用第一受害者的身份前來檳州向人民進行講解,以提升人民的醒覺。

她指出,該組織已經開始了一場簽名運動,收集人民的支持以讓州政府正視該組織的訴求。同時,該組織也不排除將再次和州政府進行對話或舉辦糾察。

她認為州政府應該在發展與健康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因為一旦失衡這將產生嚴重的惡性後果,因為州政府屆時將承擔高昂的醫療費。

她因此建議州政府在執行這計劃前,應該前往德國、瑞典等國家考察,瞭解當地政府對無線上網計劃的考量點。

該組織因此建議,全檳性的無線上網計劃因該被重新檢討、確保該計劃無線電波不籠罩住宅區、學校、醫院、公園、圖書館等等海通及公眾休閒處,同時也要州政府正視美國癌症博士雷久南的呼籲,要政府警惕無線計劃對人民健康的負面影響。

成員李保倫表示,有關24小時全檳的無線計劃已經抹殺了人民的否決權,因為在這計劃先無論人民是否認同這計劃,都必須曝露在該科技的電波下。

他將無線電波比喻為「客人」,並指出如果主人家不歡迎有關客人,是不會讓有關客人進家。因此,這計劃是一個不符合民主的決策。

他也認為,州政府在推行這項計劃前,並沒有向公眾交待有關科技的弊端,因此這樣的做法是不符合「有能力、問責及透明度」的貓政府原則。

Tuesday, November 25, 2008

More protest WiFi plan


The Star

Wednesday November 26, 2008

Another group has been formed to raise concerns over Penang Government’s free state-wide WiFi plan under its Wireless@Penang project.

Launched yesterday, the Penang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Con- cerns Awareness Group comprises 10 members.

Its spokesman Ding Thoun Yee said: “We are concerned with the effects of wireless technologies which may harm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The wireless system’s emissions may also cause cancer, he claimed at a press conference.


Health fears:Group members holding posters protesting the wireless project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He said the state government had ignored the power of the citizens’ choice.

However, when a reporter asked if they had raised their objections at a recent public forum on the issue, they admitted that they did not attend the event which was opened by Chief Minister Lim Guan Eng.

And when another reporter asked if they could provide medical proof on the harmful effects of wireless technologies, they also said they did not have any.

On Nov 13, the Penang Wireless Campaign Group was set up with a similar aim.

环保小组吁关注辐射后遗症 智选槟无线热点



图文摘自光华日报

(槟城25日讯)“如果要真正落实‘猫’政府,请不要拿我们当白老鼠!”

槟州政府宣布未来两年内在槟州落实免费无线上网计划引发的反对声浪今日再添一桩,这次是由刚成立的槟城人民关心环保健康觉醒小组发出。

该团将继反对槟城无线运动组织后,成为第二个反对槟州政府落实无线上网的团体。该团发言人陈道义在记者会上表示,未来将与反对槟城无线运动组织联手走进人群展开签名运动,要求政府重新检讨槟城无线上网计划。

难接受无线电磁波笼罩

他表示,无法接受无线电磁波笼罩在住宅区、学校、医院、公园及图书馆等孩童及公众休息及休闲处,“槟州既然是个旅游城,游客们前来旅游也是希望能够来这里放松心情,而不是接受电磁波。”

他继说,该团并无意完全制止州政府落实无线上网,只是希望州政府能够有智慧的选择无线上网的热点,而不是24小时让槟州人民覆盖在充满着辐射的无线上网范围内。

“很多数据已经明确的显示,无线上网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害的,如果政府执意要落实这项计划,那么先请政府在听取民意之外,也前往有关国家实地考察。”

“虽然之前州政府已经办过一场与人民、各个组织代表对话会,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个民众详细的接收到有关活动讯息的通知。”

不排除与州政府对话


他表示,该团不排除与槟州政府在进行一场对话会,届时将邀请外国相关的患者现身说法。

“政府必须在人民的健康和发展之间寻找出一个平衡点,不要等待无线电磁波引发了病变后才作出任何的补偿。”

槟州人民关心环保健康觉醒小组不要无线笼罩全槟(三)Penang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Concerns Awareness Group say No to Wi-Fi and WiMax Blanketing Penang(3)

槟州人民关心环保健康觉醒小组不要无线笼罩全槟(二)Penang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Concerns Awareness Group say No to Wi-Fi and WiMax Blanketing Penang(2)

槟州人民关心环保健康觉醒小组不要无线笼罩全槟(一)Penang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Concerns Awareness Group say No to Wi-Fi and WiMax Blanketing Penang(1)

Thursday, November 20, 2008

NGOs against turning state wireless

Thursday November 20, 2008,The Star Online

The state government’s plan to make Penang a ‘wireless’ state in the next two years is drawing opposition from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NGOs).

The Penang Wireless Campaign Group and Penang Telco Towers Campaign Alliances submitted a memorandum to the state government to oppose its wireless@PENANG initiative on Tuesday, calling for the project to be scrutinized again for health risks that might be caused by long-term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transmission of the WiFi and WiMAX services.

Penang Wanita MCA chief Tan Cheng Liang, who also received a copy of the memorandum from the two NGOs, urged the state government to review the project and study research results and other scientific evidence on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transmission before it allowed access points to be installed state wide.

“For WiFi, the exposure to the transmission can be up to a 300m radius from a single access point, while for WiMAX, it is about 50km.

“This is not like using mobile phones that you can put away or turn off when not in use. People will be exposed to the transmissions over long hours continuously,” she said during a press conference.

Tan said the NGOs were concerned about access points being installed in libraries, schools and public places with growing children, pregnant women and elderly citizens.

“The exposure to the transmission can affect the children’s immune systems. It may also cause cancer or other illnesses.

“The wireless plan should be scrapped if it is proven to cause health adversities,” she said.

Tan also said being a CAT (Competency,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state government, it was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that the project and its possible effects were well studied and all necessary health measures undertaken.

“With the state calling for transparency, we also hope it would live up to its own words in disclosing the contracts and provisions for owners of premises who want to install WiFi and WiMAX access points,” she added.

On Tuesday, state Local Government, Traffic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 Committee chairman Chow Kon Yeow said the state government would not hesitate to call off its Wireless@Penang project if there were substantial claims to show that there were health risks.

提呈备忘录给朝野槟州立法议员(二)Memorandum to all Penang State Assemblyman(2)

提呈备忘录给朝野槟州立法议员(一)Memorandum to all Penang State Assemblyman(1)

Wednesday, November 19, 2008

陈清凉促州政府 重新考虑无线上网

文摘自光华日报

(槟城19日讯)槟州马华妇女组主席陈清凉促请州政府重新考虑槟州无线上网计划,不应在仓促的情况下实行。

她也表示,槟州马华妇女组也非常支持反对槟城无线运动组织及槟城人民反对电讯塔影响健康联盟,在本周二移交备忘录予州政府。

她表示,州政府的这项计划,在出发点来看是提供予槟州人民一个快速上网的便利,但却没全面作出研究报告及计划的详情。

“这两个组织的备忘录中有提呈,世界各处科学家及澳洲卫生局等研究报告显示,无线上网的确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他们更是不允许在学校及住宅区安装固定点无线上网伺服器,因为WIFI及WIMAX的电波对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还可能会致癌呢!”

她要求州政府重新检讨无线上网计划,尤其是影响较大的学校及周围住宅区的人民,因为小孩子的免疫系统及抵抗力较大人弱,包括孕妇等都不应受到无线上网的波及。

陈清凉是在槟城马华妇女组秘书宋彩苓、财政范盈,以及委员黄爱陪同下,在州议会厅外召开记者会,向媒体如是表示。

Tuesday, November 18, 2008

檳州議會2組織呈200多頁備忘錄反對全檳無線上網



蔡昌衛(右)呈交備忘錄給曹觀友(左2)、右2起為李斯杰、李建義、王美麗和彭文寶。

图文摘自中国报

(檳城18日訊)反對檳城無線運動組織及檳人民反對電訊塔影響健康聯盟2組織,今日前往州議會提呈多達200多頁的備忘錄給所有朝野議員,反對檳州政府無線上網籠罩全檳。

反對檳城無線運動組織計劃協調員蔡昌衛說,該組呈交備忘錄的目的有兩個議題,包括(一)反對該項計劃籠罩全檳,(二)提供證據、各國政府機構、政府、科家的報告,希望州政府重新檢討這項計劃,並重視人民,尤其是老人與小孩的健康,最終目的更希望取消這計劃。

他說,該組織強調是以長遠性觀點來看待,在短期性是看不到危害,但在長遠性,有關計劃將危害人民健康。

“尤其是老人小孩,他們的細胞及人體結構較為不同,他們的健康更會受威脅。”

他也說,州政府使用的WI-FI就同于迷你電訊塔,WI-MAX也是,但很多民眾卻不知道有關問題所在。

他要求州政府暫時擱置計劃,並成立獨立安全委員會,來評估這項計劃的風險,並收集各國科學家資料,是人民對健康帶來的危脅性。

聽取民意分析利弊

他希望州政府能針對此議題,多辦更多聽證會聽取民意,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國際科學家來講解,並給予勸告。

他說,在該組織呈交的備忘錄中,包括有數個不同國家及科學家,針對無線上網帶來健康成脅的報告。

“我們也希望州政府充分考慮后,能取消這計劃,別把人民當白老鼠,冀州政府能嚴正看待此事件。”

他說,該組織所扮演的角色是教育人民,讓人民知道如何盡量避免無線上網帶來的威脅。

“我們反對的是全面的籠罩性,尤其是在住宅區、學校及醫院等。

他建議,州政府可用傳統電話上網,可避免上述情況發生。


曹觀友將嚴正看待


檳州行政議員曹觀友說,將嚴正看待該兩組織所呈交的備忘錄。

他說,有關備忘錄共有5至6份的研究報告,尤其對人類的健康影響。

他指出,他已在上週四回應,在實施電訊塔的同時,州政府不會把人民的擔憂放一旁。

他說,有關電訊塔或無線上網的指南,主導的是衛生部及多媒體機構。

“地方政府是依照指南行事,若這兩機構有新的指南,州政府都應實行新指南。”

他也說,在過去好幾年漂白的工作中,在檳城收集到的資料超過70%是合法化,30%是在審查當中。

Sunday, November 16, 2008

Avoid Penang Peoples Becoming Specimen of Wireless Technology


The Penang Wireless Campaign Group would like to express that many countr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have issued warnings and have stopped the use of Wi-Fi and Wi-Max. We strongly feel that the Penang State Government should concern about the health of its people by considering the ‘Precautionary Approach’ recommended by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to prevent the people of Penang becoming the specimen of wireless technology which has not been testified for its impacts.

The Campaign Group also feels that the people of Penang should be informed by the State government about the warnings and campaigns imposed by many countr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order for them to be aware of the possible health impacts caused by the wireless technology. It is then fair for the people of Penang to make their judgment and decision based on the revealed information.

German government had issued warning to their people of the use of wireless technology in 2007. Local Government of Salzburg had advised schools not to install Wi-Fi, Universities in Canada and Lakehead have prohibited the installa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in the school compound. Many international well-known scientists have also researched and produced several reports depicted the hazards caused by the wireless. In England, research institute ISIS had given warning and requested many public places, particularly schools to remove the Wi-Fi devices. In September 2007 a group of scientists, researchers and public health policy professionals released a report, named the BioInitiative Report. The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 contributed to this new report with a chapter drawn from a study by the EEA itself, entitled “Late Lessons from Early Warnings: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1896-2000”, which was published in 2001. The report documents detailled scientific evidence about the health impacts of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hich are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times below maximum exposure values. The authors revised more than 200 scientific studies and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ded that existing limit values for public safety were inadequate to protect public heal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based on the evidence as a whole, the creation of new maximum exposure limits is justified.

In relation to the objection of the people of Penang on the installation of telco towers within the residential areas, the approval of the Penang State Governm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ireless@penang project is equivalent to ask the people of Penang to install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Telco Tower at home. People of Penang, including the senior citizen, our children, patients and people who are sensitive to electromagnet field will have no place to hide, but cover with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aused by 750 signal transmitters. Furthermore, the installation of Wi-Max will absolutely a source of worry among these people, the 50 kilometers transmission length with 24 hour emission will affect public health. The emissions of wifi systems add to the emissions of mobile phone systems, and are a risk to vulnerable groups such the elderly and children

The Campaign Group would like to point out that there are many reports and study from the web. These report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wireless technologies will cause many health issues, such as: damaging the DNA of the cells, changed of attribute and behavior, and etc.
Presently, there isn’t a comprehensive report produced by researchers and scientists on the impacts caused by Wi-Fi and Wi-Max. We request the Penang State Government to do a thorough research and show us a report which can proof the wireless technologies are harmless to human health. In England, Powerwatch, an NGO has produced 3 reports, one of the reports has proven that Wi-Fi will affect public health, the other two have yet to deny the negative impact on human health. In recent forum, we have been told that there isn’t a research on Wi-Max, the people of Penang has become the specimen of the technology.

If the Chief Minister of Penang, YB Lim Guan Eng could not prove that Wi-Fi and Wi-Max are harmless to the people of Penang, therefore, the project should not be implemented. Furthermore, the study of handphone and telco tower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evidence of wireless technology posing its risks on human health.

We welcome the state government goodwil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eople of Penang. We are only concern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new technology is done without adequate study. We hope that our State Government would look at the reports and warnings issued by the scientists who have expressed concerned over the use of wireless technology.

The standard determined by ICNIRP, IEEE and FCC report were questioned by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Russia, China and Canada. It was said that standard defined for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too low, which is 1000mg.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electromagnet emission of 2mg will cause leukemia to children.

We hope that the people of Penang will reduce the use of wireless technologies, particularly who have elderly and children at home. Wireless technology could be replaced by wired technology, which is commonly being used.

We also hope that NGOs, the local council, various associations and individual will source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wireless technology and understand the technology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The Campaign Group will try their best to raise awareness among the public by producing leaflets, forum and talks in order for the public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act of the technology on human health.

WiMAX電磁波傷身?


WiMAX電磁波傷身?環保團體質疑:政府規定過於寬鬆
NOWnews記者林睿康/台北報導

WiMAX是一種新興的無線通訊技術,不過,這樣的新科技卻引發電磁波危害的疑慮。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今(31)天表示,很多國家近年來都已將環境建議值調降至每平方公分0.01毫瓦,但是台灣卻到每平方公分0.45毫瓦。在這樣的情形下,預料未來恐將發生如同大哥大基地台的抗議拆台事件。

陳椒華認為,雖然目前尚未有研究報告確認電磁波對人體有害,但不表示對人體完全無害,若拿政府目前以每平方公分毫瓦標準,來跟國外以每平方公尺微瓦標準做比較,兩者差距1000萬倍,顯見政府對基地台電磁波的環境建議值設定過於寬鬆。

陳椒華表示,有關WiMAX的危害情形,國外已有瑞典和德國等國家的例子。像是2006年2月在瑞典,有數十位民眾因裝設WiMAX基地台後緊急送醫急救,瑞典政府已在評估WiMAX的安全性並考慮撤除。

而在德國,更有1000多位醫師連署,要求政府重視行動電話基地台的嚴重危害性,還寫信連署要求總理,不要通過WiMAX發照。

陳椒華說,由國外的案例足以證明,在國內行動電話基地台電磁波危害尚未釐清前,不宜草率發展WiMAX電信產業。陳椒華認為,如果到時候發生反對電磁波傷身的抗爭拆台事件,平白讓業者損失至少上百億元的投資,「都要歸咎於政府的失職」。

反对Wi-Fi及WiMax笼罩槟城(四)Say No to Wi-Fi and WiMax blanketing Penang(4)

避免成为白老鼠!


反对槟城无线计划运动组织于2008年11月13日一项记者会上发出的文告全文

反对槟州无线计划运动组织指出,多国政府机构及科学研究机构针对Wi-Fi及WiMax发出警告或禁令,槟州政府应以人民健康为重,采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防范路线”(Precautionary Approach),避免州内人民成为新科技无线电磁波笼罩下的白老鼠。

该组织指出,槟州上人民有权力被告知一些国家或学机构针对无线科技所作出的报告及劝告或禁令,提高对无线科技潜在危害性的知情权,以便高警惕及作出明智的判断,否则政府有掩盖真相之嫌。

比如德国政府在2007年国家中即劝告人民尽量避免曝露在Wi-Fi及其他无线电磁波下,奥地利萨斯堡(Salzburg)地方政府公共保健部门也劝告学校避免Wi-Fi,一些大学如加拿大的安大略及湖首大学(Lakehead)也禁止校园内安装无线,此外很多国际知名独立科学家也提出无线电有害报告及作出劝告,比如英国的科研机构(ISIS)也发出同中样的警告,要求拆除公共场所尤其是学校的Wi-Fi装置。在2007年出炉的电磁波国际评估报告即结合了14名知名科学家的报告对无线科技发出警告,该报告也被欧盟国会重视,并在欧盟环境及健康方案(至2010年)中期检讨中提出,这再再显示Wi-Fi及WiMax及其他无线科技如手机及电讯塔产生的电磁波的人务害必须被重视及避免。

在人民反对电讯塔靠近人群住宅区之际以及人民面对居住高压电塔下的电磁场伤害之际,州政府引进wireless@penang计划相等于要求人民接受“变相电讯塔”安装家中,槟城无线安装的750个发射接受器将同样发射无线电磁波,民众将避无可避,使到老弱者,包括脆弱的小孩,病人、老人及电磁敏感者将受到最大的伤害;而WiMax@penang的电讯塔针引起受影响区内人民的恐惧,担心可发射50公里远的电磁波长期对民众造成伤,相信没有人愿意家门前竖立WiMax电讯塔,两项计划将造成民众面对24小时的无线电磁波辐射笼罩中。

该组织表示,无线电磁波有害的报告数之不尽,从互联网上随手可得,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却还是有国际组织比如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际非电离辐射协会还是以业者利益为出发点,继续提出无线电磁波有害。而有害的报告即结合了国际的独立科学研究者,提出无线科技,包括低射频以及超高频如无线微波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性,包括破坏人体染色体、破坏基因,及造成行为改变等。

其中槟城无线Wi-Fi即即是采用微波科技,在政府的计划下将在全城安装750个的无线发射器,这些无线发射器将含盖全槟城,包括住家、学校、公园及医院等,接收及发送器将持续发出脉冲电磁波,装有无线上网接收器的手提电脑将在范围内收到电磁波后使用无线上网,通过电磁波互传资讯;Wi-Fi是以2.4GHz频率来发射,无线发射器将24小时发出无线电波,其脉冲电磁波(pulsed frequency)将造成人体长期曝露,受到类似无线电磁波的危害,这些危害一如科学家对已知的手提电话及电讯塔作出的相关报告雷同,包括居住靠近电讯塔面对致癌高风险,以及长期使用手提电话面对致癌风险情况般。

目前科学家尚未针对Wi-Fi及WiMax科技的危害性作出全面研究,我们因此要求州政府拿出Wi-Fi及WiMax无害健康的科学研究报告;据我们所指,现尚未针对Wi-Fi及WiMax有全面性的科学研究,在英国Powerwatch非政府组织列举的三份报告中,其中一份证实Wi-Fi有害,另两份报告则未能否定其危害性,这显示业界在未有全面研究下推出新科技的不负责任作法;此外在最近无线论坛上,我们的成员也被台上的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告知,尚未针对WiMax有任何研究,这使人民将成为此科技下的白老鼠。

如果首长林冠英不能证明或保证Wi-Fi及WiMax无害,那么它不该倡促推行计划,更何况Wi-Fi及WiMax与其他无线电磁波属於雷同频谱,所以针对手机及电讯塔作出的科学报告也被指适用于上述无线科技中。

在最近槟州政府举办的无线上网论坛上,出席的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代表在被问及时,也告知尚未针对WiMax科技的危害性有任何调查报告,这相等於要人民成为白老鼠。
除了Wi-Fi,更令人的担心的WiMax将接着进入槟城,马来西亚将成为全球全面推行WiMax的国家,而WiMax将涉及兴建电讯塔,若有人反对手机电讯塔,那么他们可以考虑一旦WiMax电讯塔设立在家门前时,也可能要加入反对阵容;其中WiMax将使用更高的频率,同时也会加大发送功能,含盖距离远达五十公里。

我们欢迎槟州政府在促进州内经济发展及引进新科技以造福人民的善意,可是我们担心首长可能在未获取充份的资讯及谘询时作出的决定可能最终损害槟州人民的健康,我们相信首长本身可能对其他国家及科研机构发出的警告或劝告不完全知情。

该组织表示,那些相信ICNIRP(国际非离化辐射保护协会)/IEEE(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协会)/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说明电讯塔及手提电话及无线科技无害的人,相等于认同及允许电讯塔装在家门前,因为这些组织提出电讯塔 及手机无害,以免影响电讯塔引起抗争,可是大量的报告显示手机与电讯塔有害,他们还是习惯性的以没有结论性证明有害,一如他们指Wi-Fi及WiMax没有害同样的立场,可是大量数据显示微波电磁波有害的报告,这些报告指出无线电磁造成对染色体的损害、眼睛受伤、白内障、加速肿瘤增生。精子数量减少、对身体造成压力、免疫系统失调、先天性残缺、中央神经系统受影响、改变细胞功能及体内化学和 产生以及行为模式的改变;此外职业上与无线电打交道的员工也与恶性皮肤癌、脑癌、白血病、霍奇金氏淋巴瘤、乳癌、淋巴瘤及其他致人于死的癌症有关。
所以州政府的Wi-Fi长期性使人民曝露在无线电波将造成人民面对致癌高风险,尤其伤害小童、孕妇、老人及病人;其中Wi-Fi及WiMax的间歇性脉冲被发现可穿透儿童的软头壳,造成血脑屏障受损。

而ICNIRP及IEEE及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所制定的标准许皆受到很多国家的挑战,包括苏联、中国及加拿大等,其中苏联制定的交流电电磁场的标准即高于美国制定的1千倍,前者拟定的标准是1000mG,可是科研发现,即使是2mG的读数下被发现与孩童血癌有关。

此外令人不知是幸或不幸,槟城竟成为全马首个将全面提供无线上网的州属,而其他州也可能在未来有样学样,所以槟城人发起反对运动也将领先,我们的反对行动也将提高其他同样面对无线上网的人民,成为借镜,而人民可通过我们设立的网站获取相关的资讯,了解为何我们反对槟城无线及WiMax@penang。

我们希望州政府对民众负责,一如他们在野时对电讯塔所持立场,应以人民健康为重,不希望他们如同民众在反对中央政府推行的焚化炉、电讯塔及高压电塔时,提出无害,反驳人民提出有害的报告。

我们很遗憾槟州政府在推动无线科技时并未向民众道出其潜在的威胁,有掩盖真相的之嫌。比如为何槟州政府一味提倡无线的好处,可是为何针对其他国家政府及机关,比如德国政府发出劝告及警告,以及很多学府拆除无线之事,只字不提?

槟州政府必须严重看待无线科技对健康长期性带来的影响,以一些国家为榜样,采取防患措施(precautinery appraoch),在针对一些科技尚有争论性时,先采取安全第一的原理下,以免未来一旦发现真正有害时,可能付出惨重代价,这种情况一如发生在引起争议的和香烟、石棉,以及铅,其中石棉也是在数十年后才被揭发有害;比如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世界上大部份的国家认定铅会对神经系统造成重大的素害时,美国的铅制造业者仍说服议会相信,在油漆中加入铅不会对孩童造成伤害,光是去掉油漆中的铅就整整花了我们50年。

此外世界知名的癌症博士雷久南在最近莅临马来西亚吉隆坡时也针对Wi-Fi向台下2千名出席者发出忠告,因为她发现很多提供无线上网的城市皆面对水源能量受污染的情况,这些水质被发现逆转,一如水在微波炉处理后,对人体有害般的情况,或是食物通过微波处理后与致癌有关。

雷久南博士本身也是琉璃光养生世界中心的主席,在美国获取癌症博士,并在德州的癌症研究中心进行十年的的研究。

该组织指出,他们是由关心环境健康议题的独立人士所组成,并无任何政党背景,我们愿与政府配合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及环境,因此恳请政府在无线计划上三思。

我们也劝请民众减少或放弃使用家中的Wi-Fi,尤其是是家中有孩童或病人、电磁敏感者或老人等;无线电磁波将对癌症患者的康复造成打击;不同于家中安装的Wi-Fi,民众可选择使用时限,可是“槟城无线”将是24小时发射无线电磁波,民众将长时间曝露电磁波下;我们建议民众以传统的固话线路来取代无线上网,它更为安全及可靠,

我们也要求人民代议士、地方政府市议员、非政府组织、社团及个人等必须高度关注槟城无线计划可造成的祸害,确保民众的健康不受计划危害。

该组织表示,将持续通过教育活动比如小册子,公众讲座会及举办论坛来传达讯息,使公众对无线科技以及其他电磁场造成的危害有进一步认识、防范及远离。

我们的要求:
1、采纳“防范路线”(Precautionary Approach),放弃槟城无线计划(wireless@peanng及WiMax@penang)
2、成立独立安全委员会全面检讨论计划,邀请国际知名科学家,包括槟城无线运动组织建议的知名科学家
3。采用较安全的科技,比如固话线路来取代无线线路。

Saturday, November 15, 2008

反对Wi-Fi及WiMax笼罩槟城(五)Say No to Wi-Fi and WiMax blanketing Penang(5)

10人成立組織反對無線上網計劃



图文摘自中国报

「反對檳城無線計劃運動組織」希望更多人民及非政府組織加入,一起反對無線電磁波籠罩檳城。

(檳城14日訊)這邊廂州政府極力推動全檳無線上網計劃,那邊廂人民反對此項計劃,並組成“反對檳城無線計劃運動組織”,而且還獲得3個非政府組織支持。

儘管現在這組織只有10人,不過,他們計劃發函邀請更多組織加入及展開簽名運動,並每個月把請願書交給州政府。

聲援該組織的非政府組織是檳城消費人保護協會、檳城監督及生活藝術協會。

該組織強調不反對無線上網,而是反對人民沒有獲得選擇情況下,得接受州政府不民主的決定,讓他們日夜被無線電磁波籠罩著,成為新科技無線電磁波籠罩下的白老鼠。

應以人民健康為重

他們認為,雖然黃泉安國會議員指微波爐、手機的輻射比無線上網來得高,但是並不是所有人24小時都使用微波爐、手機,而此計劃是24小時無線上網,所以黃氏言論是不負責任的。

該組織週四晚上在海墘62號召開新聞發佈會上,推展該組織的成立,同時發表聲明。

他們說,無線電磁波的有害報告數之不盡,檳州政府本身應先深入研究。

他們指出,多國政府機構及科學研究機構針對Wi-Fi及WiMax發出警告或禁令,檳州政府應以人民健康為重,采納世界衛生組織推荐的“防范路線”。

幾年前,民主行動黨在檳州還是在野黨時,曾經反對設立電訊塔,該組織希望雖然行動黨經已成為州政府,但可以如在野時一樣,對民眾負責。

他們呼籲州政府必須嚴重看待無線科技對健康長期性帶來的影響,以一些國家為榜樣,采取防患措施,在針對一些科技尚有爭論性時,先采取安全第一的原理下,以免未來一旦發現真正有害時,可能付出慘重代價。

有關組織部落格是,penangwireless.blogspot.com,聯絡人是蔡昌衛,012-5189080。

反对Wi-Fi及WiMax笼罩槟城(二) Say No to Wi-Fi and WiMax blanketing Penang(2)

反对Wi-Fi及WiMax笼罩槟城(一)Say No to Wi-Fi and WiMax blanketing Penang(1)

Sunday, November 9, 2008

To be or not to be wireless




ISIS Press Release 17/05/07
Drowning in a Sea of Microwaves

The Wi-Fi Revolu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akes over in homes, offices, and public places, as evidence of microwave health hazards multiply for humans and species across the living world Dr. Mae-Wan Ho

A fully referenced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is posted on ISIS members’ website. Details here

An electronic version of this report, or any other ISIS report, with full references, can be sent to you via e-mail for a donation of £3.50. Please e-mail the title of the report to: report@i-sis.org.uk

To be or not to be wireless

To be “wireless” has replaced “wired-up” for being connected and cool. Wi-fi is now in hotels, airport departure lounges, universities, schools, homes, and entire cities. You cannot get away from it. We shall all be submerged in a sea of microwaves, whether we choose to go wireless or not. Soon, all one can do is to lock oneself away in a shielded room, an electro-smog-proof yellow submarine. And for the estimated 1.5 – 3 percent of populations worldwide that are “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e” [1], that may well be the only option open. Unlike cigarette smoke, passive involuntary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annot be avoided easily.

Box 1

What is wi-fi?

Wi-fi (Wireless-fidelity) was originally developed to be embedded in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used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such as laptops, but is now increasingly used for more services including the internet and connection to consumer electronics such as TV, DVD player and digital camera [2]. A user can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via an enabled device, such as a personal computer, when in range of an ‘access point' (AP). A region covered by one or more APs is called a ‘hotspot'. Hotspots can range from a single room to many square miles of overlapping hotspots. Wi-fi can also be used to create a mesh network, and allow devices to connect directly with each other in peer-to-peer ( ad-hoc network) mode, as in consumer electronics and gaming applications.

A typical wi-fi consists of one or more APs and one or more clients. An AP broadcasts its SSID (Service Set Identifier, or network name) in small (short-duration) packets, called beacons, every 100 ms. Wi-fi networks operate in the unlicensed 2.4 and 5 G Hz microwave bands, with an 11 Mbps (Megabytes per second) or 54 Mbps data transmission rate, or both (dual band), and clients can choose which service to use.

Wi-fi has the advantage that it operates without cables, and is built into most modern laptops, and rapidly expanding into other devices as prices continue to drop. It operates on a global set of standards, so it can work in different countries. However, the operational limitations are not consistent around the world and power consumption is fairly high. Wi-fi is not secure, and worries about health risks of microwaves from mobile phones are growing (see main text).


Wireless explosion out of control

There are now more than 250 000 public hotspots for wi-fi worldwide [2]. Wi-fi is available in millions of homes, corporations, and university campuses. According to one estimate, wi-fi use has increased 74 percent in Europe and 75 percent in the UK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half of 2006 [3]. Birmingham is to have Britain's first city wi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y early 2007, and Manchester is planning the largest European wi-fi zone covering 400 square miles. Norwich and Milton Keynes already have wi-fi, and Brighton is set to follow [4]. Most worrying of all, wi-fi has been installed in up to 80 percent of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UK 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 primary schools [5] , exposing the most vulnerable populations to microwave irradiation.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wi-fi comes on the heels of the explosive growth in wireless mobile telephones, and amid heightened concerns over the health hazards of saturating level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6] ( Cancer Risks from Microwaves Confirmed , SiS 34). Microwaves at current exposure levels are linked to brain damage, DNA damage, brain tumours, cancers, microwave sickness, impair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s, impairment of reproduction and fertility, affecting humans, rodents, birds, and bees (Box 2).

Box 2

Health hazards of microwave radiation

Rats exposed to microwave radiation from mobile phones for two hours showed signs of brain damage due to leakage of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that persisted 50 days later [7] ( Mobile Phones & Brain Damage , SiS 24).

DNA breaks and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were found in animal and human cells exposed to low levels of microwaves [8] ( Confirmed: Mobile Phones Break DNA & Scramble Genomes , SiS 25)

Risk of cancers breast, prostate, bowel, skin (melanoma), lung and blood - trebled with microwave exposure in the Southern German town of Naila 5 to 10 years after the mobile phone transmitter was installed [6].
Risk of cancers quadrupled in area exposed to microwave radiation in Netanya, an female cancers 10.5 fold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Israel [6].
Risk of acoustic neuroma and glioma increased 2 to 3 fold on 10 years or more of mobile phone use [6].

Mobile phone use correlates strongly with chronic illnesses [9]; Sweden has had a seven-fold increase in the long-term ill since 1981.

Men who used mobile phones more than 4 hours a day had lower sperm count and poorer quality sperm compared to those who did not use mobile phones [10].

A study in Greece showed that mice exposed to mobile phone microwaves at 1.68 m W/m 2 became completely sterile after five generations, while those exposed to 10.53 mW/m 2 became completely sterile after three generations [11]

Reproduction and breeding success of sparrows and white storks are reduced near mobile phone transmitters, and exposure to microwaves in the laboratory caused high mortality rates in chick embryos [12] ( Mobile Phones and Vanishing Birds , SiS 34).
Bees fail to return to their hives when cordless phone base-stations were installed, raising strong suspicion that microwave radiation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now devastating beekeepers and farm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13] ( Mobile Phones and Vanishing Bees , SiS 34).

Up to 3.5 percent of people suffer a range of symptoms including headache, nausea, lack of concentration, depression and allergy, known collectively as microwave sickness syndrome when in proximity of mobile phone transmitters (see Box 3).


Sir William Stewart, Chair of the Health Protection Agency and former chief scientific adviser to the Government, has issued the most authoritative warning on mobile phones in successive reports and public statements to the press [7], which have been ignored by the government. He is becoming worried about the rapid spread of wi-fi, and is privately pressing for an offici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isks. He is not alone among government scientists to be concerned. Dr. Ian Gibson, former Chair of the Comm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 called on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to conduct an enquiry into potential health risks of wireless computer networks [14]. Gibson is an honorary Professor and former Dean of the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Growing backlash against wi-fi

Meanwhile the backlash against wi-fi installations is growing. Teachers are leading the calls for more research int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Britain, fearing it may become the “asbestos of the 21 century” [4]. Th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with 35 000 members wrote to Education Secretary Alan Johnson expressing deep concern. One of its members, Michael Bevington, became ill after the wi-fi network was installed at Stowe School in Buckinghamshire where he has taught for 28 years. He suffered from nausea, headaches and a lack of concentration, symptoms typical of microwave sickness (Box 3). The German Union for Education and Science had already advised its members to resist the roll out of wLAN in its schools in March 2006 [15].

Box 3

Microwave sickness recognized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reports from physicians that mobile phone base s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health symptoms in people living nearby: headaches, fatigue, sleep disorders, memory impairments, collectively known as microwave sickness syndrome, or electro-hypersensitivity. These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several recent studies.

A French study found that people living within 100 m of a cell phone transmitter station suffered from irritability, depression and dizziness, while those living within 200 m of the station suffered from tiredness [16]. In Austria, researchers detect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electro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nd cardiovascular symptoms in people living near mobile phone base stations [17]. A study in Spain confirmed that microwave radiation was linked to a host of symptoms: headache, nausea, loss of appetite, unwellness, sleep disturbance, depression, lack of concentration and dizziness [18].

In order to counteract the criticism that the symptoms were ‘psychosomatic' in origin, scientists in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carried out a new study cover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Austria, involving 365 subjects in 10 locations [19]. Two network providers were each asked to identify about five base stations within both regions that have been operating for at least two years and there had been no protests against the base station from residents. These stations also have no other base station nearby, and transmission are mostly only in the 900 MHz b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wave exposure from the mobile phone base stations is orders of magnitude below current guideline levels in Austria, which is 4.1mW/m 2 . But people still suffered from headache and difficulty in concentrating.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WHO) conference on hypersensitivity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ctober 2004, Prague, Czech Republic), 1.5 to 3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currently suffers from the condition. (The WHO otherwise denies tha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has any health impacts [20].)


A number of schools in Britain had dismantled their wireless networks after lobbying from worried parents; others are under pressure to do the same [21]. Lakehead University in Ontario, Canada, with 7 400 students has removed wi-fi because of what its Vice-Chancellor, Dr. Fred Gilbert, calls “the weight of evidence demonstrating behavioural effects and physiological impacts at the tissue, cellular an cell level.”

Dr. Ger Oberfeld of the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 in Salzburg Austria, had written an open letter addressed to “Governor/Head Teacher/ Concerned Parent” worldwide in December 2005, giving them the official advice from his Department not to use wLAN or cordless phones in schools and kindergardens [22]. In September 2006, more than 30scient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signed the Benevento Resolution issu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lectromagnetic Safety, stating, “there is evidence for adverse health effects, including cancer and EHS (electro-hypersensitivity) from microwave radiation at current exposure levels and that a precautionary approach should be adopted [23].

Precaution/defensive measures

Evidence is emerging that the health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wireless microwave are at least comparable to, if not worse than, those associated with cigarette smoking. Unlike cigarette smoking, passive exposure to microwaves is hard to avoid if wi-fi becomes ubiquitous. Now that smoking bans are in place all over the worl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do the same with wi-fi.

All wi-fi networks in public places should be dismantled, especially i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and a ban imposed. For the same reasons, citywide networks should not be installed. Lounges, coffee bars, restaurants and hotels with wi-fi networks should carry warning signs.

The use of cell phones should be reduced to a minimum, especially for populations at risk, such as children. There should be mandatory adoption of cellphones and microcells with ALARA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levels of radiation, together with hand-off and earphone technologies.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Mae-Wan Ho (b. 12 November 1941, Hong Kong; UK citizen) is a geneticist [1][2][3][4] known for her critical views on genetic engineering.[5] Ho has authored or co-authored a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cluding 10 books, such as The Rainbow and the Worm, the Physics of Organisms (1993, 1998), Genetic Engineering: Dream or Nightmare? (1998, 1999), and Living with the Fluid Genome (2003). Ho is the director of the The Institute of Science in Society, an interest group that campaigns against the use of biotechnology.[6]

Wednesday, November 5, 2008

和林冠英激辯15分鐘后記



摘自http://huatseng.blog.friendster.com

最近什么熱?除了中國牛奶和一大堆議員身邊的女性被搶劫以外,在檳城當然是『無線檳城』啦!

在這個計劃底下,所有人都可以免費無線上網,要注意,是全檳島哦!

續馬丁路特。金的『我有一個夢』后,檳州尊貴的林首長今天也發表了檳城版的『我有一個夢』。

他說,『我有一個夢,那就是晚上我可以坐在升旗山上,打開手提電腦上網,看著檳島的夜景。你知道嗎?晚上在升旗山很浪漫的,因為從那里看到的檳島是美的。』

今天的記者會,是我第一次和林冠英辯論,根據《當今大馬》記者劉嘉銘的報道,這場辯論維持了15分鐘。精彩!

我問林冠英,州政府有沒有針對這計劃,去進行任何對人體健康的研究?

他很好料的回答我,『你有任何證據說明它是不安全的嗎?我不覺得我需要(做研究),除非這些組織出示證據。』

真好料,人家出示了證據,你都不用做研究了啦。怪不得林冠英斗到你死我活,都要爭做首長寶職,因為太容易做了。

我當然是不甘心,繼續追問這個問題,所以經典陸續有來。我再次問他,州政府是不是只在等待非政府組織的報告,而州政府不會主動做研究報告。

他的回答是:『桑卡(當今大馬記者)你要回答這個問題嗎?他不是在問問題,他是在代表非政府組織問問題,我需要回答這個問題啊?我感到非常驚訝非政府組織會問這問題,你需要無線上網嗎,每個人都要無線上網,為什么這些人要阻止我們提供這服務。』

夠力叻!不要騙你,他當然也不是真的完全不回答我的問題啦,因為他說他在咨詢了他的Chief of Computer后,這位chief也告訴他說沒有任何問題。誰是這名CoC? 我不懂,但是當時他的眼睛是看向左邊,碰巧著名部落客兼檳州首長辦公室Chief of Staff Jeff Ooi也是在那里

最后,臨結束前他也引用了伏爾泰的名言,說他雖然不認同我的看法,但他會誓死捍衛我說話的權利。我聽后真的冒汗,而且是冷的。

因為只有沒有權利的人會在跟別人辯論時,用這一句話。但是堂堂檳州首長竟然也會用這一句話,不禁讓我發毛!執法者的責任是立法捍衛人民權益,不是用嘴巴跟人說要捍衛權益。

州政府的資訊自由法到現在還沒有出來。要追求民主檳城,距離看起來好像不比308前來的近啊。。

同志們,民主自由還沒來臨,尚需打字blog臭政客!

以下是我去記者會后的新聞,更詳細、更精彩!

當然同時我也要credit一下拍攝這些美美照片的攝影師,他是我報館的蔡開國。

我是在沒有經過公司的同意下,用這些照片的,希望他們不要sue我一千萬。。

(檳城25日訊)檳州首長林冠英今日反駁非政府組織,并指出只要政府在執行自己認為對人民有利的計劃,都不會在事先向人民進行咨詢,因為這是耗時的工作。

他甚至反問非政府組織,難道州政府在興建第二大橋、安裝閉路電視、增加警隊人數或增建學校的課題上,也要進行咨詢人民的工作。

他同時也質疑「公開咨詢」這概念,并指出如果州政府向非政府組織進行咨詢工作,這些組織在咨詢前和咨詢時,都會保持著同樣的反對立場。

盡管多家報館在州政府推介全檳免費無線上網服務后,都針對對這計劃提出許多疑問。然而林冠英今日卻堅決表示,自己認為在推行這計劃前沒有咨詢人民的必要。

他指出,至今根本就沒有任何人向他提出有關計劃是有害人體健康的,因此州政府將會繼續讓這計劃開跑,直到有任何組織提出證據,證明這科技對人體有害后,州政府才會進行檢討。

「你(記者)有任何證據說明它(無線上網電波)是不安全的嗎?我不覺得我需要(咨詢人民),除非這些組織出示證據(證明有害),要不然(我會依舊推展該計劃)。」

他也不愿回答州政府在執行這計劃前,有否主動對這科技做出研究,以證明這可以是對人體沒有負面影響的。并同時指著《東方日報》記者并不是在執行記者采訪的任務,反而是在代表非政府組織發問問題。

「桑卡(當今大馬記者)你要回答這個問題嗎?他不是在問問題,他是在代表非政府組織問問題,我需要回答這個問題啊?我感到非常驚訝非政府組織會問這問題,你需要無線上網嗎,每個人都要無線上網,為什么這些人要阻止我們提供這服務。」

他同時也揶揄反對該計劃的人為阿米緒族(Amish),并指出這種人是反對一切科技的群體。即他們不會接受任何現代科技,包括車子及水電供,因此他們同樣也不會認同無線上網科技。

「你有看過“Witness”這電影的嗎,電影中有一名阿米緒族的小男孩。阿米緒族是那些抗拒科技的人,他們甚至不要乘坐汽車的。阿米緒族抗拒科技,他們住在的房子是沒有電源、沒有水供,當然也沒有無線上網。我們可以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嗎?」

他是在今天推介「檳州無線」計劃的第二計劃,即WiMAX付費上網服務。有關服務將會涉及檳島及威省人口機密的地區,但并不包括檳島西部。一同出席的有提供該服務的大馬P1有限公司執行長賴敬達,及多名州行政議員及國州議員。